孫超
【摘 要】作為一份民國時期輻射范圍較廣的報紙,《晨鐘》地方新聞的報道方式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從內容構成、寫作手法、報道方式等入手,分析了其地方新聞報道特點,旨在對當下的地方新聞報道實踐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晨鐘》 地方新聞 報道特色
《晨鐘》(后改刊名為《晨報》)是民國早期以梁啟超等人為主導的官方報刊之一,在當時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因其輻射地域較廣,所以在第一期至三零五期開設了專門的地方新聞版塊(三零五期后與要聞版塊合并)。鑒于《晨鐘》的歷史地位,本文對其地方新聞版塊進行了詳細的資料查閱與分析,旨在初步探究民國早期報紙地方新聞報道的傳播特點及不足,并希冀總結經驗,有利于當下報紙的地方新聞報道實踐。
一、《晨鐘》地方新聞版的報道特點
將地方新聞作為一個單獨的分錄,是《晨鐘》的一次嘗試,所以在其具體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本文在詳細查閱了305期資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其傳播特點,闡述《晨鐘》地方新聞報道實踐中的優點與不足。
1、內容構成
《晨鐘》地方新聞版塊涉及的內容種類繁多,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政務新聞。這類新聞所占比例最大,聯系當時的政治環境,以及報紙的創辦人多為有一定政治理想、關注時事的知識分子這一客觀情況,這類新聞的受重視度必然高。對政務新聞的內容進行細分,又可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政治人物的報道,這類報道通常采用一種大特寫的方式式,使報道中的人物形象鮮明豐滿,易于加深讀者印象。如:“蔡松坡蒞滬:云南首義偉人蔡松坡鍔來滬養傷,已于前晚抵申……蔡君豐姿消瘦,但精神尚健。喉癥未愈,故聲音較前微細。”另一類則是轉述政令內容,這類新聞的初衷基本上是對當下最新政策的普及,起到一種最基本的告知作用。如:“禁售外人郵票:我國郵票既已加入萬國郵票公會,從前各國在通商各口岸所設之郵局現籌商辦法,惟所有各處代售外國郵票之機會,以資取締。”
經濟新聞。這類新聞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宏觀經濟新聞,一般會介紹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發展狀況,在數據和資料展示方面也側重從宏觀上把控,繼而分析意義及前景。“奉天之財政界:奉天向年日本借款一百萬元,今年七月已屆第二期償還,往年之防疫費、中央外債四十萬磅亦屆……借款二百萬元挪補以濟眉急。”這類新聞相對來說專業性較強。另一類則是相對微觀的經濟新聞,這類新聞多與民生相聯系,一般會關注具體行業甚至具體某種物品的價格波動,是實用性很強的信息。如:“漆匠加價風潮愈烈:上海南北市漆匠因要求增加工資不遂,一律同盟……南北市工人人數眾多,停工多日。”
民生新聞。這類新聞所占比重較小,且事無巨細,有聞則錄,新聞價值不高。在一份報紙的初創及探索階段,這種情況會比較普遍,因此這類新聞不免有“充數”之嫌,但也并非一無是處。可以肯定的是,希望信息“為民所用”的辦報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如:“匪徒索錢之新法:近來城外一帶凡遇商民等家有喜喪事之日,每有一種匪徒假民夫名義以送禮為由,順便向其需索。”在大眾媒介的種類和數量都不多的民國初期,加之印刷媒介時代對受眾相對較高的要求,這類民生新聞的出現拉近近了媒介與受眾的距離。凡能識文斷字者皆可以從報紙中有所取、有所獲,這樣就增加了受眾數量,擴大了受眾階層。
案件新聞。這類新聞多為重大的刑事或民事案件,當事人一般為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人士,因此社會關注度比較高。這類新聞十分討巧,既符合新聞實踐中的價值要素,也很好地迎合了受眾的接收心理。人皆有獵奇之心,尤其是普通人對名人光環背后的探知欲望更加強烈。這類信息并不著重報道法律層面的專業知識,而是在保證明確事件要素后側重花邊新聞。但與我們今日狗仔隊橫行、不尊重隱私的報道方式不同,《晨鐘》的這類新聞雖然有娛樂大眾的成分,但度卻拿捏得恰到好處,如:“上海林寒碧慘死案:林景行君為上海時事新報總編輯署名韓碧,日前在上海為汽車碾死。近時上海社會對于此事極動公憤……乘坐兜圈子出風頭之汽車本在游戲之列,尤當禁止急行,倘有撞死人民之事發生,不能與平日案件同科,應格外嚴辦以杜后患云。”此外,這類新聞還促進了連續報道的發展,因為但凡這種涉及名人的大案件都會因主客觀原因而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報紙在報道過程中也秉承著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多會對這類事件連續追蹤。如: “再記上海林寒碧慘死案:該行人云當時林君正與黃包車議價,對于喇叭聲音并不在意,故至被撞。又有目擊肇事之某店主向堂上聲稱林君之死甚凄慘云云。”
奇聞八卦。這類軟新聞新聞價值不高且信息真實度也有待考究,但卻有足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完全是坊間小道消息的升級版,用文字的方式正式地見諸報端,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驗證他們的聽聞與猜測。如:“湘省之貞女烈婦:長沙南門外天鵝頂居民易邦鼎之女年姑幼即受聘于馮姓。即長受業于從德女校,聰穎異常。馮氏子年將弱冠不知世事……父母以實告知,年姑痛苦不已……一死以銘心志。這類新聞雖然數量很少,但在地方新聞版塊中的作用卻十分明顯。
綜上,《晨鐘》的地方新聞報道從內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讀者對特定區域或特定事件的了解欲望。從信息的選擇與內容的處理來看,對當下的新聞實踐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軟硬結合”不僅體現在總體布局上,也體現在具體的報道中,因新聞中所包含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側重點不同,從而決定軟硬比例,新聞的可讀性更強,接收效果也愈佳。其次,在一些相對較“軟”的信息的處理上,不會過分夸大其詞,盡量實現信息的實用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2、寫作手法
《晨鐘》在地方新聞版塊的語言構成上也做出了一些嘗試,大體分為以下三類:
客觀陳述。這種方式寫成的新聞讀起來比較枯燥,其適用范圍也比較窄,多用于政務新聞中的政令發布。這只是一種相對于官方文書更為普及的通告方式,作用類似于古時官方張貼的“布告”,信息自上而下地傳遞。所以這種新聞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客觀轉述取得的預期效果是廣而告之。
主觀評論。這是筆者借題抒懷的一種方式,筆者對某事有強烈的表達自身看法的欲望,所以會在文中證明自己的論斷,雖然角度比較單一,但因其論述過程豐滿有力,所以會達到一定的說服效果,但更易引起讀者的反感,所以這種由純主觀評論構成的報道在地方新聞版塊出現的頻率較低。
主客觀相結合。從傳播效果看,這種主客觀結合的方式,會達到一定的說服效果。有了客觀陳述增加的信息可信度的鋪墊,再加之主觀性主導的論述過程,受眾會更容易附和筆者思路,從而達到預期的說服效果。
3、報道方式
要素較齊全。人物、時間、事件、地點、結果齊全,但一般會放大其中一個要素,使信息的傳播有側重點,文字的表達效果有層次,更加立體。
語言風格靈活。尤其在傳播軟新聞時,各色文風的交叉出現,語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受眾在閱讀時也能充分調動情緒,不會感到沉悶,提高了閱讀的舒適度。更重要的是,靈活的語言風格提高了文本信息的傳播效果。
發散式報道。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論述,增加信息的廣度,潛在地增加了受眾的信任度。而且這種報道方式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盡可能還原事實真相,還原事件中各種不同立場的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在客觀公正的同時也堅守了新聞實踐中最重要也是最易被忽略的人文關懷。如:“湖南破獲奸商后之各面觀”一文,就從“奸商之狡計、商會之急追、商人之恐慌、各商之損害、外阜之影響、官廳之偵查”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報道。
情景再現式描寫。這種描寫方式下的人物和事件比較生動,讓讀者有畫面感,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文本信息。如:“蘇兵與梟匪激戰之情形:第一次激戰之情形,忽遇第一專屬第五分署池耀宗率其全部師船迎戰,一路退敗。第二次激戰之情形,捕獲匪船三艘,匪均逃脫。”這樣的閱讀習慣一旦形成,會提高受眾的忠誠度和潛在受眾轉化的可能性。
二、《晨鐘》地方新聞版的局限與不足
雖然《晨鐘》在地方新聞報道上內容較多,報道方式也較為靈活,但也有一些不足,表現在:首先,舊聞較多,這與新聞的時效性是相沖突的,很多新聞的報道時間與實際發生時間相差比較久,但考慮到當時的科技水平對新聞采編速度的影響,也情有可原。其次,篇幅較小,信息量不夠。第三,特約記者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撰稿更像是對其所負責區域所記的流水賬,新聞價值低,有充湊篇幅之嫌。
(作者:遼寧大學文學院2011級新聞學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