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青等
摘 要 目的:探討毛細支氣管炎合并低鈉血癥的情況及其與病情的關系,對病程的影響。方法:對86例毛細支氣管炎合并低鈉血癥患兒按重癥和輕癥對比分析,血清鈉值與Dobson評分做相關分析。結果:毛細支氣管炎合并低鈉血癥者,血清鈉值與Dobson評分呈負相關,重癥患兒血清鈉值較輕癥患兒明顯減低,合并低鈉血癥患兒較電解質正常患兒病程延長。結論:毛細支氣管炎常合并低鈉血癥,病情越重,低鈉血癥越明顯;低鈉血癥可加重病情,延長病程。
關鍵詞 毛細支氣管炎 低鈉血癥 嬰幼兒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合并有低鈉血癥,但后者的癥狀易被原發病及其他并發癥所掩蓋而致漏診,延誤病情。2008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毛細支氣管炎并低鈉血癥患兒86例,現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毛細支氣管炎患兒86例,診斷標準參照第7版《實用兒科學》[1]。患兒均無營養不良、佝僂病、腹瀉病及先天性疾病。入院前無靜脈輸液史。其中男52例,女34例,0~6個月39例;6~12個月25例;1~2歲22例,低鈉血癥診斷按血清鈉≤135mmol/L為標準。采用Dobson評分標準分為重癥組37例,輕癥組49例[2]。
方法:檢測方法:入院24小時內抽取靜脈血檢查血電解質。低鈉血癥診斷按血清鈉≤135mmol/L為標準。治療好轉后(5~7天),復查血電解質。
臨床評分方法:患兒入院時即予以評分,采用Dobson評分標準評分,即按一般情況(0~4分)、輔助肌參與情況(0~3分)、哮鳴(0~3分)紀錄,分為輕癥組(<6分)和重癥組(≥6分)。
統計學處理:重癥與輕癥的血清鈉值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比較的秩和檢驗,血清鈉值與Dobson評分的關系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低鈉血癥組與電解質正常組病程的比較采用t檢驗。
結 果
重癥組與輕癥組血清鈉值比較:重癥組患兒的血清鈉均值低于輕癥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低鈉血癥組與電解質正常組病程的比較:低鈉血癥組較電解質正常組病程延長,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討 論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伴有肺組織過度充氣和低氧血癥。2歲以下嬰幼兒多見。機體缺氧嚴重時心、腦、腎等臟器均可受累,從而出現了臨床表現的多樣性。而低鈉血癥的癥狀如神萎、淡漠、厭食等往往被認為是毛細支氣管炎病情加重的表現而漏診,延誤病情。本研究中1例死亡患兒,入院4小時出現頻繁抽搐、拒乳,考慮并發中毒性腦病或化膿性腦膜炎,予以脫水降顱壓,限制鈉攝入,腰穿腦脊液檢查正常,但未急查電解質,12小時后血清鈉112mmol/0-L,雖經積極治療,仍死亡。故對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當患兒出現神萎、淡漠、惡心、嘔吐、嗜睡、昏迷、抽搐、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等毛細支氣管炎疾病本身不能解釋的癥狀時,應考慮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鈉血癥,從而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低鈉血癥在毛細支氣管炎中發生率較高,且病情愈重,血鈉水平愈低分析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3]:①抗利尿激素(ADH)分泌異常增加,毛細支氣管炎時,由于缺氧刺激壓力感受器和丘腦下部,ADH分泌增加;且胸腔內血容量減少,張力下降,刺激位于左心房的容量感受器及靜脈竇的壓力感受器,由迷走神經傳入丘腦的沖動減少,反射性引起ADH分泌增多。從而造成腎小管回吸收水增加,腎排水量下降,尿鈉增多,水潴留,引發稀釋性低鈉血癥。②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胃腸功能紊亂,出現拒食、嘔吐,使鈉攝入減少。且在治療過程中有腦水腫或心衰時,使用脫水利尿劑使鈉排出增多,從而造成真性低鈉。③低氧血癥導致細胞代謝缺乏能量,細胞膜通透性改變,同時鈉泵功能失調,使Na+向細胞內彌散,造成血鈉降低[4]。本文對血清鈉均值與Dobson評分做相關性分析,結果提示血清鈉均值與Dobson評分呈負相關(P<0.01),提示患兒病情越嚴重,越易出現低鈉血癥,且低鈉血癥可加重原有病情,本研究還發現毛細支氣管炎合并低鈉血癥者病程較無電解質紊亂者明顯延長(P<0.01)。因此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應常規檢測血電解質,及時發現電解質紊亂,并予以糾正,以改善病情,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