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紅等
乳腺包塊切除術常被外科醫師認為是小手術,時間短,局部浸潤麻醉即可滿足鎮痛,在麻醉醫師的強化下即可完成,一般給予氟哌利多和芬太尼,或氟哌利多和哌替啶。本研究觀察右美托咪定在乳腺包塊切除術中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收治擇期行乳腺包塊切除術局麻強化患者120例,均分為兩組,試驗組(右美托咪定組)和對照組(安慰劑組),試驗組手術開始前10分鐘給予右美托咪定負荷劑量0.5μg/kg以0.5μg/(kg·小時)進行維持;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手術開始前5分鐘均給予靜脈注射哌替啶50mg+氟哌利多2.5mg,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后實施手術。
監測手術入室時(T0),局麻時(T1)、手術開始時(T2)、手術觸及牽拉包塊時(T3)、送病理時(T4)、病理報告返回時(T5)兩組的收縮壓(SBP)、舒張壓(AB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及潮氣量(TV)生理指標,術中術后不良反應。
結 果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兩組年齡,體重,取病理時間,病理等待時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血液動力學比較:組內比較:試驗組T1~T5時間點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與T0時間點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對照組T1~T5時間點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與T0時間點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組間比較:入室時(T0)時刻,兩組間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無統計學差異(P>0.05);T1~T5時刻試驗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P<0.01)。
心率變化及心律失常比較:組內比較:試驗組T1~T5時間點HR與T0時間點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對照組T1~T5時間點HR較T0時間點快,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組間比較:入室時(T0)時刻,兩組間HR差異無顯著性(P>0.05);T1~T5時間點試驗組HR快于對照組(P<0.01)。兩組在T0~T5均未出現心律失常。
呼吸指標比較:組內比較:兩組T1~T5時間點TV、ff與T0時間點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組間比較:兩組間相應觀察時間點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術中均未出現呼吸抑制。組間比較:入室時(T0)時刻,兩組間HAMA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T1~T5時刻試驗組HAMA低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MAAS評價其鎮靜程度。組內比較:試驗組T1~T5時間點MAAS評分與T0時間點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對照組T1~T5時間點MAAS評分與T0時間點比較明顯增高。
鎮痛指標比較:VAS評分評價其疼痛程度。組內比較:試驗組T4、T5時間點VAS評分與T3時間點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對照組T4、T5時間點VAS評分與T3時間點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1)。組間比較:T3~T5時刻實驗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1)。兩組術中均未出現無惡心嘔吐。
給予10分鐘右美托咪定負荷劑量0.5μg/kg以0.5μg/(kg·小時)進行維持用于乳腺包塊切除術,具有充分鎮靜鎮痛,降低患者焦慮,穩定血液動力學,無呼吸抑制,體動反應、惡心嘔吐不良反應出現,且有效可靠的。見表1~6。
討 論
本研究的意義:乳腺包塊良性與惡性鑒別最可靠的手段是手術室切除快速冰凍切片進行鑒別,手術的麻醉方式多采用局部麻醉并輔以鎮靜催眠類藥物進行,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處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麻醉的要求逐漸提高,根據醫院和社會需求,一旦確診為良性包塊后,醫院為加快床位周轉,讓更多的重癥患者能夠早日入院,就患者而言,會要求盡早出院,回家休養降低醫療費用。就社會、醫院和患者三方的共同利益和社會效益,對乳腺包塊取病理術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右美托咪定是美托咪定的右旋異構體,分子量236.70,該藥的酸度系數(pKa)7.1,在PH=7.4的水中,其分配系數289,能完全溶解于水中。右美托咪定為激動劑,其選擇性地與α2:α1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的比例1620∶1,理論上應具有鎮靜和鎮痛,且不抑制呼吸,FAA及SFAA相繼批準右美托咪定可用于重癥醫學科插管和使用呼吸機患者治療,及非插管患者的圍術期鎮靜?;颊呖梢灾苯映鲈?,本研究比較在局部浸潤麻醉的基礎上,比較其圍術期血液動力學
穩定性,呼吸抑制情況,鎮靜程度,及良性者允許離院時間,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