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科學性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所以,它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實現高效的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靈活;教學方法;高效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革以課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之中。”也就是說,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
一、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以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
新課程改革以來,自主學習被廣泛引進了物理課堂教學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為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做好鋪墊。以學習《汽化和液化》為例,對自學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單介紹。
首先,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3)知道蒸發可以制冷。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更有目的性。接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結合課本進行自學,并將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清楚的地方勾畫出來。之后,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理解課本中的概念。最后,將自己勾畫出來的地方整理提交給我,然后,我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也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和價值,從而讓學生以正確的思想面對學習,也讓物理課堂逐步實現高效。
二、創設有效問題,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物理學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教學中,教師的滿堂灌使得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接受,使得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營造一個獨立思考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時,這是一節實驗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探究實驗,得出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訓練學生連接電路、正確識記和使用電壓表的基本技能。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為了節省時間,通常都采用的是簡單講述的授課模式。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有關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1)電壓表是串聯在電路中還是以并聯的形式連接在電路中的?(2)在串聯電路中,各個電壓表的識數是多少,有什么樣的關系?(3)在并聯電路中,各支路電壓和總電壓之間的關系?(4)兩燈電壓相等時,兩燈一定是并聯的嗎?引導學生在多媒體展示實驗的過程中,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進而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教材內容,采用靈活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打造成高效。
參考文獻:
韋家英.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