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婁樹秀
摘 要: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歷史課堂離不開高超的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學藝術能推動學生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高超的教學藝術能使學生的個性智慧得以閃光。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專業發展
課堂的高效離不開愉悅的課堂氛圍、恰切的教學方法、高超的教學藝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本著“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提高課堂效果。
一、加快教師專業成長
時代性、前瞻性是歷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更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順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教師必須用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現代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教師只有加快專業成長步伐,才能帶領學生走進開放的、民主的、溫馨的學習情境,順利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呈螺旋式上升趨勢,最終實現各自的人生追求。
二、提高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歷史課堂離不開高超的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學藝術能推動學生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如,教師要巧用學生的心理期待,利用這種“心理期待”預設問題,制造懸念,點燃學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在學習《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一課時,學生通過自學,知道了清朝主要采取冊封達賴、班禪和設置駐藏大臣等措施鞏固了祖國的西南邊疆。但學生也期待解決:既然冊封了達賴為宗教領袖,為什么還冊封班禪?既然冊封了達賴和班禪,為什么還設置駐藏大臣?問題一出,學生急切地從教材中尋找答案,教師又補充了金瓶掣簽等內容,提升了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化資源意識
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堅實后盾。歷史學科的教學資源除教材之外,熱點追蹤、焦點訪談、教學案例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教師在遴選教學資源時,要本著服務課堂、服務知識、服務學生的原則,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利用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俗話說:“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它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但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只要廣大一線教師留有一顆永不言棄的探索之心,就一天會取得令大家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