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鳴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感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美育;實施策略
美是無處不在的。對小學生實施美育,并不僅僅是美術課的特長,在數學教學中也能夠進行。數學這門學科,無論是在教學的內容上,還是在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上,都涵蓋著大量的美育素材,換言之,數學教學的美育價值是非常高的。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但能夠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與體會數學中的美,而且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來講,怎樣更加有效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美育
數學這門學科是研究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很顯然這門學科是非常抽象的,它既不具備美妙的旋律,又不具備繽紛的色彩,僅僅是將自然規律抽象為一些公式、法則和概念等,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實施教學,以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加形象和直觀,變靜為動,進而使單調、乏味的問題變得生動有趣,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美。在多媒體教學手段日益先進的今天,教師能夠將一些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充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讓靜態的畫面動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化。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時候,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呈現兩個三角形在平移、旋轉之后組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過程的色彩鮮艷,形象直觀地演示了圖形平移、旋轉和剪拼的過程,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很好地呈現了數學知識的美。學生之間互相探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指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美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在數學中,應當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以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美,并且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完軸對稱圖形有關知識之后,為學生布置以下課外作業:讓學生通過借助一張長方形的紙,設計出一幅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的圖案。學生都非常積極,設計了很多張,一直到自己感覺滿意。隨后,在教學課堂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來評比,以評選出最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并且要對相應的學生進行贊賞和肯定。教師通過這種形式,不但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軸對稱圖形,而且也能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學生創造美和展現美的愿望。
三、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實施美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顯得尤為關鍵。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顯得比較幼稚,對新鮮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務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以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以使學生的學習得以升華,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的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美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的淵源來自于生活,倘若缺少了生活情境,數學教學就變得孤立和抽象,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參與表演,學生就能夠自由地發揮,這有利于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在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就能充分地展現語言美、行為美以及數學知識的美。小學生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的,他們比較喜歡表演,通過表演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銷售人員,學生都非常強烈地要求進行表演。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在每一個小組中都有一些價格不一樣的商品,每一個學生手里的人民幣面值也是不一樣的,在活動進行之后,教室里面就好比是市場或者是商店一樣,有叫賣聲和吆喝聲,有砍價的,這跟實際生活是非常相近的。通過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將學習與生活有效地統一起來,激發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變得更加直觀和形象,學生能夠聽得見、看得到。學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感覺到了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他們對數學知識不再感覺到陌生,而是感覺到似曾相識,耐人尋味,也正是如此,才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美。
總而言之,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僅充滿了真理,而且也具備至高無上的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掘教材中關于美的素材,有效地對學生實施美育,以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美的存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伙娣.潤物細無聲: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03).
[2]高少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9(08).
[3]劉維利.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4).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