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讓
摘 要:九年級化學是初中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為了提高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效率,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優(yōu)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一、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通常被稱作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采用是為完成定量教學任務、實現(xiàn)一定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技能與手段來完成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采取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原則來設計出一套對教師、學生教學互動有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教學進展過程的一大因素。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多注重重復記憶,以“填鴨式”背誦與“注入式”的教學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死記硬背,雖然能儲備一定知識量卻難以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學生普遍對學習沒有多大興趣。好方法不僅可以讓教師輕視轉化自身頭腦里的知識結構給學生,讓他們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套認知結構,引導學生把所學轉化為一種能力,對方法、能力加以培養(yǎng),是學生能獲得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有利條件。實踐證明,此類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時候可以變得興趣高漲,學習方法變得高效,而且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對提高自身的化學素養(yǎng)也起到不可忽視的良好效果。
二、整體把握教材,構建課堂要素
九年級的化學學科,在教材方面可謂做到了圖文并茂,學生對教材具有很強的興趣,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學生如是說:“只要看到這么有趣的化學教材,就想一口氣把書看完。”不過,化學教材也還有些值得繼續(xù)改進的缺陷,比如在知識點的分布顯得略為分散,沒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學生看完教材能做到的僅僅是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化學常識有了粗淺了解,但卻不能形成對專業(yè)化學知識的把握,因此不利于他們自學化學。所以,筆者在備課時,往往不會照本宣科,依照人教版教材的知識順序來講解,而是選擇將課標,人教版的教材,上海、湖南地區(qū)的教育出版社所出其他可參考資料都擺放在眼前,進行分析對比、整合知識,繼而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制訂出更加科學的知識目標,這個目標起碼要幫助學生能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識,還要達到教學的情感目標。方法選擇上,筆者會設想自己就是一個學生,那么,我想讓教師采取什么方法來教授我知識,可以讓我聽得懂,愿意聽,更認真、更投入地學到知識。教學方法得當與否,標準就是先把教學目標、思路、方法等都進行綜合、全盤考慮之后寫教案,如此就能再次熟悉教學過程,利于教學程序順利開展。
三、應用多種方法
不管學習情境還是教學情境,都是針對個體學習而言的,因此這兩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互相聯(lián)系。化學學科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很多方法、途徑,諸如化學實驗、史實、現(xiàn)實事例、奇怪現(xiàn)象、突發(fā)性事件等。
1.選擇化學實驗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化學學科注重實驗,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化學學習強調(diào)化學實驗主導教學活動,實驗具有新異性、趣味性和直觀性,這些特點會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行化學實驗情境創(chuàng)設時,可選擇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趣味性實驗、生活實驗等實驗類型。舉例:在滴水生火的趣味性實驗中,首先了解水火不容這一生活常識,然后了解在實驗中可以使用水來點燃酒精燈。這種現(xiàn)象會讓學生感到驚奇,與他們認知思維發(fā)生沖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求知欲。
2.利用生產(chǎn)、生活里的事例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經(jīng)驗出發(fā),置學生于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來對化學學科加以感受,掌握化學、日常生活有什么密切關系,然后學會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里的一些簡單問題。選擇生活里的真實事例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化學的重要性、實用性、生活性。重要的是,開拓了學生的實驗改革思路。
3.采取網(wǎng)絡資源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網(wǎng)絡技術能集合教育素材,把文字、圖像、圖片呈現(xiàn)到屏幕上。教學課件能對微觀世界進行形象展示,把較為抽象的問題更加直觀化。
4.采取問題、認知矛盾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學生思維始于疑問,提出問題比問題解決更重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當下化學教學領域是情境教學的研究熱點。新課標強調(diào)要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重點培養(yǎng),讓學生按照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答問題這樣一套學習方式來培養(yǎng)思維,提高科學素養(yǎng)。
教學實踐、研究活動的開展要采取科學方法、技巧。化學教師是一線的化學教學實踐者,他們要不斷對教學理論進行研究,深入教材、把握教材,鼓勵學生能主動、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里,突出學生主體性,為了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提升,教與學要有機結合,為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向東,苑德慶,董馨,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6.
[2]張冰.九年級化學迷思概念現(xiàn)狀及其轉變對策研究[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11-08.
(作者單位 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鎮(zhèn)杏山坡村方山中
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