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紅
摘 要:體育舞蹈兼具健身、健美、休閑、娛樂、表演以及競技等多重特點,具有較強的技藝性、觀賞性和表演性。有助于學生身體機能、形體姿態、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等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舞蹈;高校;現狀
一、體育舞蹈教學場地設施的現狀
訓練場地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體育舞蹈項目獨特的特點,它要求女士穿高跟舞鞋進行練習,這就要求場地需為平整、光滑的木質地板。但受各校的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規范的體育舞蹈場地比較有限。高校體育舞蹈教學訓練場地多為室內排球館、籃球館、體操館等,不能安裝相應的設備,比如鏡子、把桿等。有些只是在教學樓或行政樓內的大理石地面進行教學,甚至在室外的水泥地或田徑場進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除場地之外,教學設施也十分重要。
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設施不是很完善,目前僅部分重點高校教學設施配備較為完善,而其他眾多高校的教學設施還處于低端水平,學校現有的場地僅僅只能夠滿足體育舞蹈課程的最低需求,專業的體育舞蹈場地比較少。部分高校由于場地的限制,導致體育舞蹈課程無法開展。有的學校即使開設了體育舞蹈課程,也由于無規范的體育場地授課,致使教學質量和效果很差,因此也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體育舞蹈水平的合理發展。同時,體育舞蹈是一項具有審美功能的運動項目,為了使學生在體育舞蹈中展現美,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就要求在學習過程中配備必要的輔助學習設施。從調查的大部分高校來看,教學場地均不設置把桿、鏡子、墊子等必需設備,即使有也只是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很難達到教學所需,因此嚴重影響了體育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體育舞蹈教材使用現狀
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廣義的教材是指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由于課程內容和教材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因此體育舞蹈教材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近80%的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并沒有規范合理的通用教材,只是引用專業院校的體育舞蹈教材或者自己學校教師編寫的臨時教材。教學中經常將社交舞的教學內容歸屬到體育舞蹈中,給教學帶來很大的混亂。為了更好地促進和發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應該科學編著一本更充分體現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特點的統一教材,以適應廣大學生的學習,更好地推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發展和提高,也為高校規范統一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三、體育舞蹈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的組織是指體育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特點、任務和實際情況對學生、場地器材等進行合理安排的各種措施。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是完成教學任務、實施教學內容的重要保證。體育舞蹈教學組織形式多樣,比如有集體教學、分組教學等,因此在教學中應合理選擇。據調查,集體教學形式一般用在教學初始階段,其優點在于節約人力和場地,加快教學進度,并有助于規范和統一動作。采用集體教學形式,應注意因材施教。在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時要根據其不同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指導和糾正,并提出不同要求。其次是分組教學,是按照某種特定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賽,游戲時采用。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既簡單,又迅速。當然分組教學還有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其中同質分組能增強活動的競爭性,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異質分組可以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利于開展游戲和競賽活動。隨著人們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更加全面,對教學內容和結構研究得更加深入,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也推陳出新。
四、體育舞蹈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系列活動方式、途徑和手段的總稱。據體育舞蹈自身風格特點,在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領帶法”
在元素動作及套路的學習中教師應采用領帶法,即教師背面示范、側面示范或鏡面示范領帶學生做動作。教師在領做動作時,對某些動作細節要逐步講解,使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體會正確動作,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掌握其技巧,并熟練地完成某個動作。此方法適合某一小節或某一段動作的學習。
2.“講授法”
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解釋概念、敘述事實、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使用最早的、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可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用于鞏固舊知識。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幾乎都需要同講授法結合,單純“講授法”多被簡單理解為“教師講、學生聽”,因此常被引起質疑和誤解。
3.“示范法”
是教師以某具體動作為范例,做完整或分解示范,以使學生了解所要學習動作的結構、形象和要領方法。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示范法,能較快地讓學生形成完整的動作概念。示范法有許多優點,如成效快、適用情境廣泛,它一般和講授法相結合互補不足,兩者的結合也是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4.“比賽法”
是指在比賽的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法。其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富于競爭性質,使學生在緊張狀態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讓學生在公平的競爭條件下學會積極上進。
5.“討論法”
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學習的某個問題各抒己見,進行討論或辯論以獲得知識或輔助運動技能學習的一種方法。在運用討論法時需要注意:討論要有目的和明確的主題;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為宜;注意對討論結果的歸納和小結。
6.“電化教學方法”
是指師生通過現代教學媒體實現教學目的的方法,是在教學形式上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再現、模擬性。能再現事物的本來面貌,并可打破時空的局限,使學生感知提要的現象,或通過模擬,向學生傳遞代替性經驗,揭示抽象的原理,以實現教學的高效率。②多樣性。由于各種新的認識工具不斷出現,各種現代媒體的功能不同,這就使電化教學方法非常豐富靈活。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由教師指導,也可由學生自己通過教學機器學習。③隨機性。可使各種程度的學生,不受統一的時空限制,隨機學習,能較徹底地實現因材施教。
7.“啟發誘導法”
是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自己用腦,善于思索,勤于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學生學業不良往往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所致。運用啟發誘導法應注意: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差生觀;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學生的思維;應教給學生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讓其自己去探索、發現,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由于高校專業體育舞蹈教師較少,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并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使得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不夠靈活。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的方法與手段上,應該提倡個性化與多樣化相結合,并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而使教學目標向科學均衡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對整個技術動作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張翠玲.體育舞蹈俱樂部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1).
[2]彭春梅,葉文平.對體育舞蹈訓練內容體系和訓練方法的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3]吳輝.寧夏普通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現狀與改革途徑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41).
[4]張麗蓉.中國競技體育舞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