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萍
摘 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欣賞活動中,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關鍵詞:音樂課;欣賞;審美
一、音樂欣賞要以聽和看相結合
1.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用心“聽”音樂,是音樂欣賞最基本的要求,是欣賞最關鍵的環節。引導學生聽旋律、節奏、音樂的變化,聽音樂發展的過程等等。從初聽到細聽再進入復聽。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也可以采用視、聽相結合。如此,視覺享受就成了音樂欣賞的輔助環節,運用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做主導,給學生一個視覺的感知印象。我在給學生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時,配有賽馬前騎手和觀眾的圖片,表現賽馬前選手緊張、場面熱鬧的情節,還配有選手在比賽過程中激烈競賽的畫面,最后配上選手沖刺的圖片。抽象的音樂就被這“耳聞目睹”的畫面變得生動、直觀了,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欣賞效果。
2.根據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欣賞課可以借助多媒體,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通過動畫、律動、繪畫、視聽、游戲、剪貼、表演等等相結合,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并從中較好地把握多媒體的運用,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二、音樂欣賞要以唱和奏相結合
唱主題音樂和奏主題旋律是音樂欣賞課必要的環節。唱、奏相結合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感知作品的風格、內涵和特色。
1.通過唱器樂作品的音樂主題,讓學生掌握樂曲的核心旋律,了解其形成和發展。學生只有通過親自體驗或者記憶主題音樂和主題段落,才會更好、更準確地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雖然不是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但音樂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能激起人心靈深處的感悟和強烈的情感。而這種方式具有支配的作用,能指引行動的維持方向,并作為前進的動力。因此,情感教育對發展學生的身心起著重要的作用。
2.在小學高年級演奏主題音樂或主題段落,能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還可以豐富學生對音樂的積累,同時體現音樂的娛樂性。學生通過演奏一些簡單的主題音樂,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音樂,喜歡音樂。課堂氣氛、學生興趣也隨之活躍和高漲了,同時藝術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當然要演奏音樂主題還得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三、音樂欣賞要以靜和動相結合
用心靜聽音樂是欣賞音樂最基本的保障,讓學生通過活動的方式表現所聽到的音樂,是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并律動的主要環節。欣賞音樂一定要靜靜地聽,細細地想,這樣逐漸醞釀情緒,體驗作品,待情緒達到一定程度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其主動參與音樂的演繹。在欣賞《西班牙斗牛舞曲》時,我先簡單向學生介紹了銅管樂器小號,然后讓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當學生聽到這首比較熟悉的樂曲時,一些女孩子就隨著節奏晃動自己的身體,有些男孩子就按耐不住心中地喜悅,有點兒蠢蠢欲動的樣子,最終在老師的要求下,堅持靜靜地欣賞完了樂曲。從學生的表情中,我知道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欣賞已經對樂曲有所了解了,于是沒有介紹樂曲,直接欣賞第二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話音剛落教室里像炸開了鍋,男孩子們紛紛取下自己的紅領巾,女孩子則將雙手放在頭上做牛角狀,一場斗牛活動隨著音樂的節奏開始了,他們的嘴里還跟著哼唱著音樂。
四、音樂欣賞要以思和議相結合
思和議是欣賞教學中進行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思”是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尋找答案、主動欣賞音樂的心理活動。也是在欣賞音樂前老師對學生的設疑進行思考和想象。“議”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主要要素、音樂形象、作品內涵等方面的討論和歸納。其方法可以采用師生問答、小組討論、同桌討論等形式進行,最后由老師概括、小結,這樣老師可以及時獲得教學反饋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施教。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說、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是一項較為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其教學方法很多。常言說得好: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關鍵是要我們去大膽創新,合理運用。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在欣賞中不要像導演一樣高高在上,泛泛而談;要當演員,置身在學生當中和他們打成一片,為其營造一個濃厚的音樂欣賞氛圍,攜手共同跨進藝術的殿堂。
參考文獻:
張飛龍.音樂研究與教學探論[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8).
(作者單位 重慶市萬州區電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