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武志
摘 要:現代社會人際交往活動日趨頻繁,口語交際也日趨頻繁。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迫在眉睫。因此,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多渠道”創設交際契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其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多渠道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每個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需求最基本的能力。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小學階段應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還應能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小學語文教學重文輕語,人文精神淡化,聽說能力弱化,又加上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校的生源多來自農村,大部分學生都土生土長于方言區,一源之隔,造成語言的重大分歧,方言語境復雜,氛圍濃厚,與規范的語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且我區教育經費不足,農村小學語音教學設備較為落后,沒有配備語音室,無課文錄音,再者,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也不高,許多教師沒有經過規范的、標準的語音訓練,教師發音普遍不準,發揮不出教師的課堂示范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對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是一個有意義又有價值的舉措。
一、注重激趣,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
在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中,許多老師叫苦不迭,農村小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知識面窄,膽子小,課堂上不敢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是“金口難開”啊!因此,教師應巧設教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培養任務順利地進行。讓興趣挖掘孩子想象的潛能,給孩子自由表達的空間,這樣,我們將從孩子口中得到一片美麗、新奇的世界。
用猜一猜的方法,學生個個都感到新奇,豎起耳朵認真聽,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并大膽發言,同時,也從中學會了介紹人物時要抓住特點來講的方法。
二、注重詞匯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語言是表情達意、進行交際的工具,又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工具”,是需要經過艱苦的學習和鍛煉才能獲得和掌握的,語言靠的是積累。一些學生之所以語言干癟,無話可說,用詞不當,大多是因為詞匯不夠豐富。沒有積累夠一定數量的語言知識。
(一)立足課文,積累語言
小學階段的課文都是千挑萬選的精品文章,語言準確又精美,且在課改春風的吹拂下,在課文的編排上更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運用”里的成語、諺語、名言就層出不窮。因此,我們應好好利用教材,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朗讀,因為朗讀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體會感情、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
(二)平時多留心觀察
觀察是人們攝取客觀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是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魯迅先生說:“如果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备前萁o他的學生莫泊桑上的第一課也是觀察。因此,平時在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多留心、多觀察,通過耳濡目染增長自己的見識及閱歷。讓學生在表達時有話可說。觀察得越仔細,表達得越出色。
(三)堅持每日一句,每課一篇
這就是要求學生每天要背誦一句名言、諺語、警句等。每節語文課課前5分鐘可一次讓兩個學生上臺講故事、讀好的作文或是自己寫的周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積累語言知識,進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立足課堂,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既要以語文課堂為主渠道,又要多渠道地進行培養,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1.一課一練,積極參與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參與評價,構建并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多元化評價是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可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堅持一課一練,還應把評價的機會留給學生。
2.口語訓練與思維訓練、創新能力訓練相結合
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口語交際課是鍛煉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段。教師不應輕易地放過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每一次機會,應充分運用課文的語言素材,創設情境,有目的地訓練學生說話。
(二)多渠道、多形式結合進行訓練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與人的交際之中,總離不開說話。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具有長期性,我們應每時每刻尋找機會對學生進行訓練。平時可多組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訓練。可在課前課末讓學生學習繞口令,講小制作,讀作文,講《三國演義》的故事。
綜上所述,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以課堂為基礎,興趣為動力,情境為紐帶;多渠道、多向性地開展口語交際活動,這樣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中國教師,2009(20).
[2]陳華芝.學生“口語交際”訓練四議.現代教育科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