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芝能
摘 要: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面對高考,高中地理教師如何更好地把握地理教材的深度與廣度,如何處理好高考與教材教學之間的關系,值得廣大同行們深思。新課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向學生傳授適用于新課標高考的地理知識。就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高考與教學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并提出了幾點看法以及建議,希望對高中地理教學有一些幫助。
關鍵詞:學生主體;基礎知識;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與歷次的課程改革相比,具有明顯的變化,首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地位與扮演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程高考文綜地理試題更具開放性,側重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即考查學生對所學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與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使高考成為各學校省份內的事情,命題自主與獨立,高考命題的變化也促進了地理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使學校教學工作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
一、適應課改要求,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程教材更注重于學生對地理現象以及地理事物的分析,注重于學生對地理技能以及地理方法的掌握,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習的訓練。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把課堂中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探究新問題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身的個體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最終掌握地理技能與方法。
另外,在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過程中,筆者比較倡導師生間的互動,反對學生獨霸課堂或者教師獨霸課堂的現象,兩者之間的積極互動,而又不失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在教授高中地理“板塊構造學說”一節時,就曾積極鼓勵學生把教材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課件中,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都要向連續相同的方向移動,讓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下,這樣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從而引發火山地震。在筆者指導下,學生做出來的作品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這一過程,既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
二、面對新課程高考,挖掘教材基礎知識
新課程高考更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題目比較靈活,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挖掘教材基礎知識,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地理思維,讓學生在新課改高考中游刃有余。當前我們使用的新教材也是如此,比較注重基礎知識,因此地理課本中出現的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敘述簡潔,點到即可。但是出現在課本中的“案例”以及“問題研究”難度就比較大,需要教師鋪墊基本的必知的地理知識。因此,地理教師要認真研究地理教材,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在理解透、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再向學生灌輸教材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探究。另外,在地理教材知識挖掘的廣度上,要結合新課程高考要求,這樣可以減少無用功,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用新課程理念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在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樹立新課程觀念,克服傳統的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新課改理念武裝自己,以便于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新課程高考比較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與地理思維能力的鍛煉,因此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如此以便獲得新知。在此基礎上獲取新知識,更有利于被學生理解與消化,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力。在進行地理必修1第二章關于“大氣運動及形成”等內容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易于理解教學內容,筆者在課堂上進行了模擬實驗——一個電熱鍋燒開水,先用較小的火加熱,逐漸調大火力,水溫上升越來越快,當接近燒開時,再將火力略為調低,但水溫仍然繼續升高并達到沸騰。為什么在火力降低之后,仍然沸騰,而火力最大時沒有沸騰現象?通過學生思考將答案與課本聯系起來,緊接著分析了每天的午后兩點左右是氣溫最高的時間,而非正午。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將課本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巧設疑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大腦,在分析研究教材、做教案的過程中,善于將書本內容問題化,用問題引出新知識,用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創造思維,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探究“問題”的形式,把書本內容變成有一定邏輯關系的連續性問題,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自覺學習,在一系列的問題中產生探求答案的愿望。學生通過課堂問題的解決,通過思考和探索活動,自主地建構知識,鍛煉地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和啟迪,給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促使學生善于思考,積極動腦,激發學習地理興趣。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新課程高考逐漸變得靈活而富有生氣,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立足高考,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理念及其實質,要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教學觀念,還要堅持自己的教學信念,在實踐中求真知,在實踐中磨煉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使得高中地理教學既適應高考需要,又體現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
參考文獻:
[1]張昕,任奕奕.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云南省玉溪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