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東
摘 要:技工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院校,培養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競爭能力強的畢業生是其教學的最終目的。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技工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其課程設置仍存在很多弊端。結合多年教育工作經驗,對技工教育如何進行課程改革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技工教育;課程改革;現狀分析
自2005年國家大力提倡并促進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實施以來,技工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在現實的教育環境、生源背景下,技工教育想要繼續發展壯大,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
一、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
隨著普通高中的逐年擴招,初中畢業生中成績中等以上的基本都能進入高中學習,導致技工院校的生源逐年減少,學生質量也在不斷下滑。進入技工院校的大多是一些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差,他們中的大多數對學習望而生畏,甚至自暴自棄。
二、技工教育課程安排的現狀
1.重專業、輕人文
隨著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以及受到現實主義教育觀的影響,一些技工院校片面地認為技工教育就是以“學技能、練技術”為主,重專業、輕人文,認為學生所學只要“實用、夠用”就行,重視專業課程的教授,而語文、美術、音樂等公共課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了,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和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2.重理論、輕實踐
技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既有知識又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種能力的掌握需要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作基礎,同時也離不開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沒有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成了“虛無縹緲”的事情。當前的技工教育由于受到傳統教育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在課程結構的安排上多以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不僅安排的課時少,而且并無具體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隨意性很大,更談不上規范管理與考核標準。
3.教學內容落后,課程設置與科技發展脫節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的更新速度都特別快。但是當今的技工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的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即便是教材進行了更新,但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考試側重點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教師也很少及時把更新的教材內容加入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來。
4.教育觀念落后
雖然目前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不斷加強教育改革的力度,但應試教育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目前的技工教育仍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考試分數仍被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重要指標,學生只求死記硬背、做題背題來獲得好成績,以獲得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這樣就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確立技工教育的目標
在進行技工教育課程改革之前,首先應該明確技工教育的目標。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技工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真正懂技術的應用型人才,需要建立合理、先進的教學體系。該體系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唯物辯證法”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現科學性與創造性的結合統一。
四、技工教育課程改革的措施
1.轉變角色,確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技工教育的課程改革倡導全面推行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設置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的選擇。技工院校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擴大選修課程范圍,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進行課程安排和設置,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創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2.因材施教,優化課程設置
技工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綜合性教育體系,在實際的教學中,應在保證基礎全面性的前提下,大力倡導能力優勢性、興趣引導性。在對技工院校學生的基礎培養中,應注重課程的優化設置,保證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和新穎性。延長實踐課程的課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特長的發展。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制訂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多動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選擇合適的、有針對性的教材
現行的技工教材多數內容陳舊、單調,沒有考慮到技工教育的專業性和層次性,不能適應教育要求。技工教育注重實踐性教學,其教學內容包括專業實習(認識實習、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兩大部分,這兩大部分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在選擇指導教材時,應將教材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考慮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連貫性。教材內容應包含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要點、實習目的、實習內容、實習方法和考核標準。
4.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技工教育往往偏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包括語文、音樂、美術等課程在內的公共人文課程在教學設置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但是職業技術教育不等于職業培訓,它培養的人才除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以外,還必須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提高公共人文課程的地位,增強人文教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5.建設實習基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技工教育的實習課程實踐性強,在課程改革中要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規范的實習教學模式,建設實習教學基地,加強實習教學管理。教師要對實習教學進行積極的組織、協調和控制,使學生的實習工作能井然有序地進行。以往的實習教學只是將學生分配到各實習基地就可以了,至于學生的實習經歷、所學到的專業技能等并未進行深入的了解。實習管理工作往往缺乏指導性和針對性,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6.建立規范的教學考核系統
考核雖不是教學的目的,但考核的形式和內容卻可以在一定程度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技工教育的考核系統應與其教學目標相一致,考核內容應包括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兩大部分。科學規范的教學考核系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7.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授課的方式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技工院校根據其辦學目的,面向社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為宗旨,創建自己的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促進技工教育的發展。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想要促進技工教育的發展,就必須從開展課程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做起。重視人文課程的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實踐課程的關注度和建設投入,建立職業教育實踐體系,提高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才能滿足社會生產的需求,也能促進技工教育的發展和壯大。
參考文獻:
[1]齊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實習教學體系初探[J].包鋼科技,2007(S1).
[2]高人范.“就業服務”拓展技工教育新前景[J].甘肅科技,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