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璇
摘 要:英語作業的設計是每一個教師要直面的問題,教學的成功與否,跟作業的質量有關。山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把做作業當成一種負擔,從聽課中就發現教師在作業設計上存在問題。針對當地的特點,英語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使做作業成為學生樂做、想做、會做的事情。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小學生特點
一、山區小學生的特點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新、好動、好勝和好學,這些特點導致他們對英語作業的厭倦,不喜歡上英語課,也不愛做作業,筆者近段時間經常下到鄉鎮聽課,發現了山區學生的一些現象。
1.不愿做抄寫作業
“Mrs劉教完新課后,總是要我們做抄寫作業,我最不喜歡做抄單詞、抄句子的作業,我都會寫了,我想做對話練習,我想和同學一起做口語練習。每節課的作業都不一樣就好。”這是一個五年級男生說的話。聽完課后,Mrs劉告訴我,該生是一名優秀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較好,他經常不做抄寫類的作業,平時的書寫也不錯。Mrs劉還說,不只他一個這樣的學生,一個班有十多個。
2.不喜歡做練習
經常在聽課的過程中,筆者都會發現:學生從上課到下課幾乎沒動過,除了幾個回答問題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根本沒有,教學活動只停留在回答和筆頭練習,教師叫小組合作,真正參與的是成績好的,其他的都坐著不動或做自己的事情,筆頭練習更甚。這種表現在低年級特別多。
3.不善于評價
一次在一鄉鎮中心小學聽三年級的課,感覺教師好辛苦,又沒實效。學生都比較好勝,在課堂中,凡是參與了教學活動的學生,教師都沒適時給予評價,直到下課都沒有表揚過一個學生。
4.不善于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
聽過的每一節課,作業布置都是千篇一律,不是聽錄音就是背單詞、讀課文、抄寫詞組。太機械和老重復的作業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學習負擔,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特別是優秀生和中層生,好學的學生能力沒提升,中層生的基礎知識沒鞏固,成績較弱的又沒興趣,學生既無心記憶單詞,作業又沒效果,教學就更無效。
從以上表現就明顯看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作業的要求不同,學生對英語作業都有自己的想法。
二、適合山區小學生的作業設計
按照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技能是訓練的重點,有效地設計作業是培養四會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做到?筆者依多年的教研教學經驗認為,作業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來設計,凸顯小學生的特點。
1.靈活多變,凸顯“好新”
怎樣才能讓學生對作業不討厭,而且還要感興趣地做下去,這都取決于作業形式是否多樣,內容是否新穎。不同年齡學生的要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與生活相聯系,還要有新鮮感。不要做呆板、機械或重復的作業,設計出能讓他們用心“做”的作業。如,學完廣人版三年級第一冊 “Unit 5 HappyBirthday!”后,教師就讓喜歡畫畫的學生用彩色畫筆畫他們自己想象且喜歡的生日晚會圖;讓愛好歌舞的學生,為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配上自己喜歡的舞蹈,來表達對生日的祝福;讓喜愛手工的學生,自己設計生日卡或特色禮物,然后將禮物送給朋友或長輩;讓有演講特長的學生,收集各國小朋友過生日的有關資料,并加以比較后再說出來。這樣設計,每個學生都有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作業,從中讓他們感受到做作業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了自由發揮、自我展示和創造的機會,自然他們會完成得輕松、愉快,作業的質量也高,學習興趣也濃。
2.玩中感知,凸顯“好動”
小學生學習英語是否有效,教師的教學設計很重要。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明顯地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那么多教學活動中,游戲是學生最喜歡,而且是最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設計一些游戲作業,將枯燥的作業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為他們創設了良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廣人版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教材里,有一個游戲活動是學生最喜歡做的,這個游戲對記單詞和說句子都很有效。通過拋骰子數數,數到那一幅圖,輪到的那個學生就說出單詞或句子,誰最快到終點圖,誰就可以獲得獎品。可以同桌一起做,也可以小組做,培養他們的聽、說、讀的能力,真正地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作業效果明顯。
3.多樣評價,凸顯“好勝”
不管哪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都喜歡表揚,而且都很好勝。在做不同作業時,質量的好與壞,他們都想得到教師的評價。教師對他們的一點點肯定可以給他們很大的前進動力。但假如作業評價沒有針對性,不夠藝術性,又不多樣性,就不能達到不斷激勵他們進步,不斷挖掘他們的潛力的效果。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作業的評價方式十分重要。
(1)差異的評價
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層次的評價不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應著重進行激勵性評價;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更多是真實性的評價,讓他們知道,自己哪方面還需要提高,也可以點到即止;處于中層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既是對他們優點的肯定,也是指明他們要努力的方向。
(2)多樣的評價
評價可以在課內或課外評,可以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家長評。這些評價都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的不足,從中促使他們反思,不斷鞭策他們進步。
(3)階梯式競賽評價
每次的作業進行競賽,看誰的獎勵多,先有小獎勵,累計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進行大獎勵,小獎勵是根據小目標給的獎勵,大獎勵是每個小目標都成功完成后所得到的終極獎勵。這樣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覺得成功并非遙不可及,他只要努力了一小步,就會得到一小步的驚喜。具體可以從“小貼紙”晉級到“小禮物”,然后“小喜報”等,每到一個級別都有小獎勵,可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高質量地完成作業。
4.關注層次,凸顯“好學”
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的學習能力也不同,那么作業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還要面向各層次學生,從基礎到難度知識,再到拓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中層生和學困生在掌握基礎后再遞進到難度,優秀生從難度再到拓展,設計作業時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將作業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基礎鞏固作業;第二類是稍有難度;第三類是綜合運用。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作業,既讓優等生“吃得好”,又讓中等生“吃得飽”,還讓后進生“吃得了”。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用心做作業的興趣。
在課程理念下,作業的設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形式多樣、靈活有趣、學生樂做的作業,鼓勵他們多開口、多動腦、多參與,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素玲.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踐主張[J].小學教學參考,2013(6):68.
[2]陳瑋.倡導小學英語作業個性化[J].小學時代,2011(1):94.
[3]王蘊芳.如何設計開放性的英語作業[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