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俊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漢語言面貌也日新月異。不管你愿不愿意,網絡語言已經悄然走進中學生的作文之中。這一新興的語文現象,教師應該如何面對?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絡語言;作文教學;規范
“偶(我)稀飯(喜歡)偶的媽媽,她木有(沒有)神馬(什么)文化,也不是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但她稀飯(喜歡)唱歌,是宋祖英的鐵桿粉絲(崇拜者)。有時候見人家唱歌,她也去打打醬油(路過看看)。醬紫(這樣子),把聽來的歌唱給偶聽,偶覺得很討厭(討人喜歡百聽不厭),偶也稀飯上了音樂。偶的媽媽真是一個好媽媽,偶1314(一生一世)都會愛她?!?/p>
班上某個學生上面寫在作文中的一段話,讓人忍俊不禁。這個學生網絡上得多了,用起網絡語言可謂信手拈來。這樣的學生在我所教的學生中不止一個。在他們的作文中,網絡語言正一步步地蠶食著傳統語言的高地。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語言也應運而生,現在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更不容回避的新興文化現象。當網絡語言不可阻擋地來到我們生活之中,進而走進我們學生的作文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它呢?
有人認為:“中學生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網絡語言對他們不僅是新鮮的,而且是極富趣味的。”“網絡語言詼諧幽默,生動形象,簡單易懂,讓學生一見傾心?!薄熬W絡語言構思奇巧,標新立異,凝聚了創造者的智慧,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币灿腥苏J為,網絡語言大多是狹義的口頭語,是網絡虛擬世界中頹敗現象的成分,比較消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對此,筆者就網絡語言與中學生作文關系的看法與同仁們進行探討。
一、既不當洪水猛獸,又不作登堂嘉賓
其實,任何語言現象的流行,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生存的理由。葉圣陶先生說:“什么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里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彼?,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語言教學,作文教學就是師生書面語言的教學。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語言。網絡語言在我們中間存在著,就有它存在的意義。這樣的語言是真實的、活著的,符合我們現在的生活,符合我們的心情,也符合我們的習慣。既然生活發展變化如此之快,語言的發展當然也會隨之加快。學生作文喜用網絡語言,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學校教育的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我們不能把賬都記在學生身上。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必須對學生作文中喜用網絡語言的現象采取寬容的態度。絕不能把它當作洪水猛獸。畢竟如上所說,網絡語言有其新鮮、幽默、形象等特點,我們平常指導學生作文,不就有這一方面的教學目標嗎?
但是,窗子一打開,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等也會隨之而來。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冷靜而理智地對待網絡語言的沖擊。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蔑視傳統,崇尚創新,渴望張揚個性,以引起別人重視。由于認識和鑒別能力不夠強,很容易對泥沙俱來的新鮮事物全盤接受。像“PMP”(拍馬屁)、“醬紫”(這樣子)“偶”(我)、“KPM”(肯德基、比薩餅、麥當勞)這些網絡語言就常常弄得讀者甚至我們教師一頭霧水。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幫助學生正確對待這種語言現象。既不把網絡語言當洪水猛獸到來而逃之夭夭,也不把它當作登堂嘉賓而頂禮膜拜。
二、做好正面引導,規范語言運用
學生沉迷網絡,濫用網絡語言,教師有這方面的指導責任。現在的學生開口“哇噻”,閉口“酷MAN”的,讓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記、周記里面充斥著大量的類似語言。嚴重傷害了作為自己的傳統母語的純潔性?,F在學生上網的越來越多,而學生又正處于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對網絡語言的運用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很可能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現代漢語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可是,在學生的作文中運用的許多網絡語言,句式雷同,表意模糊,有些簡直是莫名其妙,單純為了表明自己的“時尚個性”。有些語言,用在普通語境里,不僅不能起到風趣幽默的表達作用,而且還可能造成誤解。如“偶像”(嘔吐的對象)之類的語言如果用于普通語境,不但會造成誤解,而且還可能引起用字混亂,更缺乏積極意義。對于學生來說,在未掌握語言規范之前,過多地被網絡中一些不規范的語言熏染,其正規語言的運用能力就會下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時,萬不可被花哨的網絡語言晃花了眼,應堅守自己規范、標準、正統的教育傳統。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寫作語言指導,告訴他們像“菌男”(俊男)“霉女”(美女)等網絡語言都只能用于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不能進入一般的社會生活,不是中學生學習和使用的普通語言成分。
三、用好這把“雙刃劍”,讓它促進寫作教學中師生的和諧
既然網絡語言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走進了學生的作文中。教師就不該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是要敢于面對,冷靜思考應對策略。要仔細分析網絡語言這一新生事物的利弊,切實用好這把雙刃劍。
教師要對網絡語言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幫助學生理解網絡語言中積極的和消極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學習。2003年6月6日《北京晚報》發表的一篇題為《上網說話請用網語》的文章寫道:“每一種語言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如果你拒絕學習某種語言,那么同時也就等于被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和圈子拒絕。所以,家長、教師別拒絕網絡語言的學習?!闭Z文教師是學生語言最直接最專業的教育者,必須學會網絡語言以利于和學生溝通。只有融入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學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導。教師有了正確的網絡語言理論及網絡語言知識,其施教過程必然更理智、更科學、更有效果;學生有了正確的網絡語言知識,也會自覺地慎用網絡語言,一般不會再把那些無積極意義的網絡語言用于作文中了。所以說,教師要成為精通學生時髦語言的“大蝦”(大俠),而不應成為網絡語言的“菜鳥”,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就一定會更有生氣,師生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