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泉
關鍵詞 新兵入伍人員 HBsAg 調查
乙型肝炎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征兵體檢工作的一項主要指標之一,也是最后一關。為了解皋蘭縣征兵體檢新兵入伍人員乙肝表面抗原的感染情況,確保兵員的數量及質量,為部隊選送合格兵員,也為我縣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更好的實施預防措施,現將2007~2011年新兵入伍人員、年齡18~20歲的青年731人,進行了HBsAg攜帶情況的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統計了皋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征兵體檢HBsAg檢測結果的原始記錄。
檢測對象:2007~2011年征兵體檢通過了視力、耳鼻喉科、血壓、外科、內科及胸透6個體檢室身體全部合格的所有男性青年730人,其中城市221人,農村510人。
檢測方法:空腹抽取靜脈血5ml,分離血清。HBsAg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所用試劑由甘肅省征兵辦公室統一提供,操作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判定標準:OD值≥Couoff值為陽性,反之為陰性。所有的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均按照甘肅省征兵辦公室征兵條件及標準要求進行(此為內部文件)。
結 果
2007~2011年新兵入伍人員HBsAg檢測結果:2007年~2011年檢測新兵入伍人員731人,表面抗原陽性26人,陽性率3.56%,5年HBsAg的陽性率依次為5.00%、4.70%、2.92%、2.56%、0.92%。由此可見,陽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X2=763.87,P<0.05,見表1。
城鄉新兵入伍青年HBsAg攜帶情況檢測結果:5年檢測城市青年221人,HBsAg陽性4人,陽性率1.8%,農村青年510人,HBsAg陽性22人,陽性率4.31%,農村青年HBsAg陽性率明顯高于城市青年,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X2=15.66,P<0.05,見表2。
討 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乙型肝炎是血液傳播性疾病,主要經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嬰傳播及性傳播,皮膚黏膜破損傳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紋身、扎耳洞、內窺鏡檢查等,血液制品現已嚴格控制,傳播可能性大大減少,不規范輸血及血制品時才有發生。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視。隨著乙肝疫苗在新生兒中的大力推廣,及其他母嬰阻斷措施的實施,母嬰傳播得到極大控制。HBV感染不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共用電腦等辦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及擁抱、握手、共用廁所等不會感染HBV。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未發現乙肝能經吸血昆蟲,如蚊蟲、臭蟲叮咬傳播。
由表1可見,皋蘭縣5年新兵入伍人員HBsAg陽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總陽性率3.5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0%)[1],也低于于1996年調查的皋蘭縣各類人群(0~60歲以上)4942例HBsAg陽性率5.71%的水平[2]。這充分說明,我國自1992年1月1日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程序以來,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新兵入伍人員都是18~20歲的年青人,大多數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初、高中生,加之近幾年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對入學的新生進行肝功能及三系統的檢查,對表面抗體陰性或弱陽性者及時注射乙肝疫苗,與此同時,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人們對傳染病的認識,明確其危害性,增加預防意識,因而大大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感染機會。
由表2可見,城鄉青年乙肝病毒感染情況有明顯差別,城市青年HBsAg陽性率1.80%低于農村青年4.310%。乙型肝炎感染率的高低與社會的經濟狀況、衛生水平、免疫狀態、地區、生活習慣、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皋蘭縣屬貧困地區,約17萬人,農村人口占85%以上,而新兵入伍人員約70%來自農村,農村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對預防傳染病的認識不夠,防病意識淡薄,文化素質較低,而乙肝疫苗是有價疫苗,雖不貴,仍有部分學生沒有及時注射,為此,在農村應廣泛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肓活動,使人們明確其危害性,改變不良衛生習慣,提高對傳染病的認識。
建議:乙型肝炎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疾病,直接影響和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皋蘭縣乙型肝炎的預防,農村應視為重點對象,在農村應廣泛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肓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專欄、發放材料、媒體等各種手段,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人們群眾對傳染病的認識,明確其危害性,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從而增強預防意識,從而降低乙肝的感染機會,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檢測是征兵體檢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也是一項硬條件,征兵辦公室應以HBsAg陽性率3.56%制定預征人員,為確保兵員的數量及質量,為皋蘭縣征兵辦公室提供依據,以避免人員不足問題。
參考文獻
1 翟祖一.我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分布狀況的流行病學研究[J].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1986,增刊:203.
2 魏霞英,顧彩虹,來耀芳.皋蘭縣1994年~1996年HBsAg攜帶狀況檢測結果淺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998,1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