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珺

摘 要 目的:隨著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迅速發展,衛生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及普及,在力爭創進“二甲”醫院的號召下,為了規范化管理,提高醫師的工作效率和電子處方的質量。方法:2012年5月開始推廣使用電子處方,對門診電子處方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總的審核門診電子處方34711張,不合格處方有1388張,占總處方的4%。其中由于錄入錯誤238張,占不合格處方的17.15%;不規范處方876張,占不合格處方的63.11%;不適宜處方242張,占不合格處方的17.44%;超常處方32張,未注明超常用量的原因11張。結論:從計算機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探討電子處方的合理使用,并加強醫務人員的學習與考核,從而提高門診電子處方的質量。
關鍵詞 門診電子處方 審核 統計 分析
隨著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迅速發展,衛生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及普及,電子處方的應用正滲透我院各科室。藥房處方管理系統作為醫院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為醫患雙方帶來了突破性的效益,特別是電子處方的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料與方法
2012年5月~2012年10月計算機生成的電子處方,均根據《藥理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2000年4月第1版,《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藥品說明書和我院處方審核制度進行審查,將不合格處方進行統計、分析。
結 果
5個月共審核電子處方總數為34711張,不合理處方為1388張,占電子處方的4%,不合理處方統計,見表1。
討 論
不規范處方[1]:不規范處方占不合格處方的63.11%,這類錯誤的發生率較高。主要包括處方打印不規范、無臨床診斷或診斷不全、醫師未簽名、用法與用量含糊等,其中未寫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應尤為注意,除特殊情況外,應當注明臨床診斷,此規定對規范處方用藥特別重要。因為患者到底患了什么病,醫師用藥是否合理,可以通過開具的藥物與臨床診斷是否相符進行審核。對于處方中出現的“自用”、“遵醫囑”字樣的處方應打回[2]。
不適宜處方:臨床診斷與所開具的藥物不符的,例如:臨床診斷為頭痛待查,醫師開具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用于胃酸過多引起的燒心和反酸癥狀的短期緩解,與頭痛癥狀不相符合。用法用量、頻次(每天用藥的次數)診斷項目反應了醫師對計算機系統不夠熟練,或沒有認真核對已生成的處方,醫師未簽名項目反應醫師責任心強度不夠。
超常處方:在同一張處方開具同種藥理作用的藥物,例如同一張處方開具萘普生膠囊和酮洛芬緩釋膠囊,兩種藥物都用于各類關節炎,亦可用于緩解肌肉骨骼扭傷挫傷損傷以及痛經等所致的疼痛。兩種藥物無需同時服用,否則會加重藥物的不良反應。慢性疾病,如肺結核、高血糖等,處方管理辦法規定此類疾病最多只能開具1個月的用量,若需超量開具需要在臨床診斷出注明原因。
措施:①完善電子處方審核系統:計算機系統作為一種簡便而迅捷的操作平臺,完全可以憑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如加載電子處方的審核系統,該系統應設置每個藥品的用藥途徑、用法用量、頻次、使用者的年齡限制、處方打印不規范的提示等,需要做皮試的藥品設置是否皮試確認,特殊藥品特殊管理模塊,對待特殊患者的用藥審核可建立“特殊患者用藥審核”模塊提示,以便醫師根據臨床需要進行選擇,進一步確認后打印處方。②各科室至少應設置兩個門診室,可以減少醫師接診病人的負荷量,減少工作壓力,同時提高醫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熟練操作打印機,每周請信息科人員對醫師進行相關培訓,每個月進行計算機系統操作熟練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全部使用電子處方。
參考文獻
1 姜云海.門診電子處方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3):14-11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