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有機整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28-01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預言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近幾年,我在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受益良多。
1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1)借助媒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我在執教《數星星》一課時,利用媒體設計了“數星星、認生字”的游戲活動,學生能夠準確認讀生字后,這個生字就會變成一顆小星星,看著閃爍的星空,孩子的識字熱情高漲。另外,還可以利用媒體將卡通人物引入課堂,成為孩子們的學習伙伴,對于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很有幫助。(2)運用信息技術拓展識字空間。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生動有趣的畫面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2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可以將學生帶進動畫、文字、聲音于一體的教學情境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我在《圓圓的沙粒》一課教學時,首先借助媒體出示沙粒的圖片,請學生觀察后交流感受,孩子們紛紛表示小沙?;伊锪锏?,顏色不好看,很不起眼。緊接著,我又出示了珍珠的圖片,晶瑩璀璨奪人眼目,孩子們自然發出嘖嘖贊嘆,贊美之余,我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晶瑩剔透的珍珠和不值得一提的沙粒有什么關系呢?”孩子們通過媒體獲得情感體驗,從而主動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
2.2 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1)模擬課文內容,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撈鐵牛》一課時,我利用媒體演示懷丙和尚牛船并栓、鏟沙入河,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過程,孩子們在贊嘆懷丙的智慧的同時,也激發起了自己的探索意識,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懷丙每撈一只鐵牛就需要將兩船泥沙鏟到黃河里去,這樣太費事,應該有更好的辦法?!焙⒆觽兣d致勃勃,在為懷丙出謀劃策:“可以準備四只相同的大木船,兩只先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鐵牛,將兩只空船靠在旁邊,讓水手們把泥沙鏟到空穿上,這兩只船就可以繼續撈鐵牛了,”這時候,借助媒體把孩子們想出的方法演示出來,使學生的創新成果得到及時反饋。學生們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增添了自主探究的興趣。
(2)豐富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①課前運用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增加知識量我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搜索引擎上網搜集所要查找的資料,使他們從小養成搜集語文資料、自主研究性學習的習慣。例如,在學習《絲綢之路》一課時,學生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對于讀懂課文內容,激發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很好的促進作用。②依靠信息技術進行課后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材料,促使思維向深層次發展。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借助媒體和學生進行了一場“撲克牌”游戲,將課文中“調換出場順序”的方法運用其中,使學生達到了課雖終,情未盡的效果。③運用信息技術設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币龑W生在自主閱讀時提出質疑,從學生的問題出發進入文本的學習也正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這個規矩不能有》一課時,當時的時代距離學生較遠,如果單純講解,學生對于彭總這樣的人物理解會比較生硬。在初讀了解課文內容后,我運用信息技術大量引入彭總的身份、地位,以及對于抗戰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等信息資料,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孩子們不禁產生這樣的想法:“對于彭德懷這樣的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閉園接待這樣的小小的特權到底可不可以有呢?”當孩子們的思維出現了這樣的矛盾沖突后,再去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彭總的以身作則、不搞特殊的高大品質,孩子們此時的感受是真實的、立體的。這也是適時的引入信息技術的成果。
3 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閱讀和寫作,培養信息能力,促進多元交流
(1)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利用信息技術容量大、交流廣泛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比如,在媒體教室開展“繪本網絡閱讀”活動;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開展“同步擴展閱讀”活動:學習童話故事《丑小鴨》后,我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和《安徒生的自傳》,學習《意大利的愛國少年》后,我引導學生閱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利用信息技術對于更好的開展課外閱讀很有幫助。(2)建立班級和個人博客,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根據班級特點我建立班級博客,除了報道班級活動外,我還會將優秀習作刊登在班級博客上,便于學生閱讀交流。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們建立自己的博客,將自己的見聞、想法發表出來,這樣,孩子們之間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交流,既激發了習作的興趣,也有益于性格的培養。(3)鼓勵學生參加網絡作文大賽,增強習作信心。教師要鼓勵學生尋找一切機會去表現自己的寫作才能,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各種方式公之于眾。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機會,品嘗成功的快樂,產生成就感。在連續幾屆網絡作文大賽中,我們班的很多學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也使他們更加熱愛寫作,熱愛語文。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不能丟棄語文的學科特性。保留傳統語文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手段,輔以信息技術,才能使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 唐建華.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J].科學咨詢,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