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英
摘 要: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有利的地方體現在: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情趣,增強學生求知欲;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精講重點,啟發學生突破難點;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氛圍,引導學生探求。當前語文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扼殺了課堂的生動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妨礙了師生的交流、埋沒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造成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
關鍵詞:語文 多媒體 使用 優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35-01
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逐漸向課堂滲透,這是時代發展的一種趨勢,但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縱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多是以書本為載體,機械的傳授給學生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課堂上已經引入了多媒體設備,對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諸多教學大賽、公開課無不趨之若鶩。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單一、單板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營造活潑、多彩、跳躍式的教學環境,增加教學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加速語文知識傳遞,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正式由于多媒體教學的特殊優點,例如:綜合性、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等,更是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將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做比較,可以看出多媒體教學的明顯優勢,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教學方法是一把雙刃劍,以下就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優劣談談個人的看法。
1 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有利的地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情趣,增強學生求知欲
初中學生注重形象思維,圖像語言與文字相結合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動機,從而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例如教學《望海潮》這首詩歌,通過對杭州之形勝與繁華“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等的展示,結合詩歌的創作大背景,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明白寫景與抒情的密切關系,深刻領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內涵。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強化教材內容的真情實感,突破了語文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突破了語文老師在口頭表達上的局限。這一切有利于發揮學生感覺器官對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1.2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精講重點,啟發學生突破難點
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高中議論文的教學,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時很難講清楚,而多媒體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例如:在教一篇議論文時,把握議論文的思路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利用多媒體可以向學生展示同一個題目不同思路,然后讓學生感受議論文突破思路就突破行文這一特點。
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有實驗表明,視聽結合記憶,三天后還能記住75%的語文知識,其效果可見一斑。
1.3 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愉快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探求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教育質量的要義是:如何向學生提供線索或指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以及如何給予強化以吸引學生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快速閱讀,積極探求正是這一理論的體現。如教學《滕王閣序》,學生預習全文后,會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這時播放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在滕王閣錄制的現場配樂朗誦,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到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審美的興奮,獲得審美的愉悅,學生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去積極探求和背誦體悟;多媒體的采用克服了常規教學中那呆板式的師問生答,引發興趣,催促學生積極探求,在多媒體引導下,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雖然它有諸多的優點但它不能是語文課堂的全部,語文有其本身的特點,不是靠多媒體能夠完全實現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根據課程實際或教學目標適當地制訂多媒體教學的內容,而不能用多媒體教學取代一切。
2 當前語文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突出的問題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多媒體教學手段扼殺了課堂的生動性
多媒體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然而,在實際操作方面,多媒體教學也由于自身的特點,如:程序化、定義化等,在課堂中,也要按照教師的設計去進行,把課文分解成幾大段落,分成各個板塊進行多媒體演示。但是由于課堂中存在很多突發性與不可預知性,如果多媒體教學也只是簡單的按部就班的進行,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不能發揮它的優點,喪失了在語文教學中應表現出的藝術魅力。
2.2 多媒體教學手段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學生要根據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課件,按部就班的對課件進行講解分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路受到限制,在各種課件或者畫面中,形成“仰著脖子看畫面,豎起耳朵聽答案”的學習模式,缺少創新性和思考性,也不會提出質疑和問題,這種模式化教學,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3 多媒體教學手段妨礙了師生的交流
從某種意義上說,原來的傳統教學,是由教師主導著,而現在的媒體教學,又是由課件主導著,這就好像是從一個極端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我們所提倡的多媒體教學,應該是雙方在多媒體下的互相配合,交流,共同學習與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不應該只是多媒體的一個操縱者,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調控者。加入多媒體后,教學的雙邊活動成了教師指揮課件運作、學生死盯屏幕的現象,“媒體”充其量只是一個“熱鬧”的工具,難以起到讓師生進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2.4 多媒體教學手段埋沒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
語文教學首先應該是人的教學,教師的人格魅力,語言魅力并不是多媒體能夠實現的。如果教師均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課堂結構、形式千篇一律,教師組織教學的應變能力、教學特色以及對教材的分析處理的深度、廣度等都將被埋沒。
2.5 多媒體教學手段造成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
在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下,語文課文已由教師肢解成圖片、文字等形式。在演示中往往一閃而過,學生完全缺乏思考、消化的余地,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記憶不牢。待到復習迎考,還得花很多時間重新學習,如果長時間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豈不是要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去重復勞動?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怎么說也不值得推介。
綜上所述,我們不否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其它學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對語文學科而言,它的缺憾確實是難以彌補的。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的使用應該講究個“度”的問題,并非課課多媒體才能體現課改的思想,才能體現教師教學思維的改變,才能體現語文課改的前衛性。只有吃透文本,按照文本的要求與特點輔助性的使用多媒體才是正確使用多媒體之道。切不可一味的為追求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而設計多媒體。否則,如果在語文課堂中濫用多媒體,它帶來的損失,絕非“東施效顰”一詞可以了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