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素珍
摘 要:利用農村自然環境優美,組織形式生動活潑的優勢,結合小學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強的特點,采用各種教育手段努力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走出課堂,真正走進生活,讓農村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學習和生活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使教與學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為主體的交互活動,成為“基于生活,開展教學;通過生活,鞏固教學;為了生活,提升教學”的教學活動。最終使學生能獲取富有活力的知識和對大自然的關愛,使其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 生活化 理論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90-01
1 教學生活化的概念
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健康、快樂的生活,課程的基本內容也總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教學必須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那么什么是學習?學習又與生活存在什么關系?粟裕將軍主張“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那么作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學習中學習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是對所學內容的一種升華;在學習中學習學習,又是對學習的思考與指導。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任何細微的事情都當作學習,把學習中的任何收獲都用來指導生活,即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本身也是一種生活。
2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2.1 教學內容生活化
(1)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具。教具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常見實物、圖片、簡筆畫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把抽象的單詞與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的具體形象事物聯系到一起。
(2)讓教學內容融入農村的日常生活。學生們除了學校生活外,接觸最多的就是日常生活,讓教學內容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學生從走出家門,就直接感受到天氣的變化,Itswindy?Itssunny?…路邊的樹,小河,各種家禽,都是學生練習英語最好的材料。這樣可以幫他們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日常生活中,使枯燥乏味的課本內容變成了學生們每天的口頭語。
2.2 課堂教學生活化
(1)游戲、兒歌進課堂。洛克在《教學漫話》中的,“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教學中設計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兒歌、小游戲,看似簡單,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覺得上英語課是一件開心的事。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們日常玩的游戲,說唱的兒歌,經過認真的思考、研究,把一些漢語的游戲、兒歌改編成英語的小游戲和兒歌,使得教學中的游戲、兒歌更加貼近生活,并且要做到常教常新。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腦和對學生們無盡的愛,教師要了解學生心理,了解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
(2)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各種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依據教材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模式,創設學生熟悉的各種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從而引導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短暫的近似實際生活的語言環境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農村小學生對英語語言和異國文化的陌生感,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的習慣。
(3)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英語一方面要把課堂教學生活化,同時也要使課堂教學走出教室,真正融入生活中。英語的教學內容中有的課題很適合到室外去上,這更需要教師的理念新,方法新,不斷積累經驗。例如PEP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6《A Field Trip》,watching insects,takingup leaves.這些學習內容很適合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去邊學新知邊動手去做,去觀察。學生既感到新奇又很投入,既學習了英語又拓展了知識面。又如新標準供一年級起始用第四冊Module 9 Unit 1《Turn Left》,這個單元就可以帶學生到操場去上課,可以在操場上玩“開火車”的游戲等,讓學生切實體會方向感。小學英語教材非常貼近生活,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利用,發掘,創新教材。
(4)充分利用態勢語教學。英語教師集言語、表演、造型等藝術手段于一堂,作為學生接觸外語的啟蒙者,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以教師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學生,是其他各種教育途徑完全不能替代的。
2.3 課堂教學的延伸
2.3.1 做到英語作業的生活化
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都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是為了能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因此,教師應該使小學英語的作業盡量生活化,多結合農村的實際環境,做人文氣息的作業。(1)“找”,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例如:學完26個字母后,布置學生尋找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字母組合。(2)“查”,增強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必須學會自己學習,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哪怕是聽父母,爺爺奶奶的講述,了解其含義,以培養興趣。(3)“編”,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習“問路”后,讓學生自編去麥田、森林等場景的對話,并想象一下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然后用簡潔、地道的英語句子表達出來。
2.3.2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
經常性地舉辦一些小型的英語活動。例如,開展少兒英語歌曲比賽、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自制手抄報比賽等富有競爭氣息的活動。此外,還可組織排練英語文藝節目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獲得成就感。
生活化的英語課堂的構建歸根結底就是要把無生命的語言與有生命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使英語生活化,使課堂生活化。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標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用”的最好體現。生活化教學使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而且使學生在學會用英語做事的同時,學會了做人,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對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素質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1999(4).
[3]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