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勝
摘 要:根據職業教育辦學特點培養學生操作技能。主要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電工的興趣,如何通過實踐、訓練來提高學生電工操作技能。
關鍵詞:電工技能;興趣;實習;訓練;能力
根據職業教育辦學特點,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是一項重要任務。要掌握電工技能,必須通過生產實習、訓練來完成。技能的形成則是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實踐來重復教師所演示的動作和反復練習來實現的,實習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必備環節。因此要使中職學生得到較好的培養,應做到知識和能力的統一,應該加強實習教學。本人在擔任水電班電工課程教師時,根據平常的教學過程和對學生的觀察、了解,認為加強實習教學環節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覺得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學習主動性的高低則主要取決于學習的興趣。所謂學習的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我們常說“興趣產生勤奮,勤奮產生天才”,可見興趣對人的活動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于多種客觀或主觀因素,中職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綜合素質不高,“重文輕技”的思想嚴重,對專業知識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認識,因而學生對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學習感到很難。尤其是電工專業,因為學生本來對電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輕易動手,而對學習電工的中職學生來說,如果對電沒有了解,更沒有興趣,則會直接影響電工課的效果。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課外輔導入手,激發學生學習電工的興趣,本人常用的方法有:
1.帶學生到建筑工地、工廠見習。讓學生去觀察、了解、學習建筑工地或工廠的各種電氣設備安裝,這會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很好奇,都想動手摸一摸、做一做、試一試,從而培養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筆者在水電班入學的第一學期就帶學生到兩個工廠、一個工地見習,學生在見習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對后續的理論學習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指導學生查找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知識,以此多了解建筑電工行業發展狀況及專業發展方向,拓寬其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我讓學生查找資料,要求每位學生每周至少能說出一種關于課外的電工知識,如此長期積累,學生的知識面逐步開拓了。
3.成立電工興趣小組。組織培養一批對電工知識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對簡單的電路分析,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線路故障,如,熒光燈的線路接法及日常故障、雙聯燈接線等,讓實際的問題進入到教學當中。這樣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產生的原因,至少可以提高一部分學生的電路分析能力,從而對大部分學生產生激勵效果。并多次組織參加興趣小組的學生參加校、市學生技能競賽,加強與外校的經驗交流,讓學生的操作水平得以提高。
4.加強實踐操作。在教學實習中,在安全用電和安全操作的前提下,可鼓勵學生安裝和維修身邊的簡單的線路,學會一些簡單的檢修技巧。隨著經驗的積累,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社會適應性。學生在安裝和檢修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教師應起好示范作用。教師可多參加一些有益的見習活動,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向學生闡述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就更能長久保持。
一個學期來,筆者根據以上措施與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班上的大部分學生從剛開始怕電、無知到后來的了解、興趣,并在全班范圍內營造出了一個喜歡學習電工的氛圍。
二、組織學生課堂學習
電工技能教學中,要加強目標教育。既要防止重理論教學,輕技能訓練,又要防止以干代學,認為理論可要可不要的師傅帶徒弟式的錯誤觀念,倡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電工實習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互相滲透,課堂教學、實習訓練相互協調,我們可把整個電工技能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學習并理解電路圖的原理,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畫出接線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線路該怎么接,在實際動手操作時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階段,把對器件的識別和熟悉作為重點,主要要求學生熟悉器件與接線圖相同一,熟悉各器件的作用。
第三階段,目標定位在工藝上。讓學生學習如何接線,著重強調工藝要求。教師先對接線的工藝要求進行講解,力求每一步驟做出正確的直觀演示。(直觀演示是實習教學應用最多、最廣泛的、學生最易接受的一種身體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很深,正確的姿勢操作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第四階段,要講解并分析可能的故障、介紹多種不同的排除故障方法,明確其利弊,培養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質,提高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在動手操作前明確各階段目標,實習中分解實習難度,既能樹立學生自信,又能促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有利于提高電工實習教學效果。學生只有在豐富的感性認識基礎上能動地發展到理性的認識,才能獲得最高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電工實習課中,線路裝接元器件多、工藝要求多、標準高。針對這一情況應對實習的每個環節進行嚴格要求,學生按工藝要求進行安裝和接線,逐步提高安裝和接線的質量工藝水平。以電動機正反轉為例,為了使學生易于接受可先要求學生復習其工作原理,然后讓學生認識用實物圖連接的線路圖,再認識用規范符號代替實物的電路圖,然后根據控制電路圖進行安裝。安裝時,先安裝主電路,后安裝控制電路。在安裝過程中,有少數學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安裝錯誤。例如,在安裝按鈕時,常分不清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原因是他們對按鈕的結構不了解。指導他們用萬用表的電阻檔測量按鈕(正常)對角的觸點來判斷,指針偏轉指向零,被測的一對觸點是常閉觸點;若指針不動,被測的一對觸點是常開觸點。要求按圖接線路,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接線,裝接時對其工藝嚴格要求。控制線路裝接完成時,學生所接線中可能出現控制功能不能實現的情況,這時,可鼓勵學生認真分析故障,努力找出故障點。在個人無法解決問題時,可讓幾個學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讓學生體會成功的自豪感,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正確對待下一次實習。對于出現典型故障,教師可與全班學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這樣對整個線路會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對整個線路進行安裝接線,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所接線路進行通電試車,讓學生對整個線路工作過程有個感觀認識。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水電班學生的電工證考試通過率100%。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電工課教學是一門實際動手能力強、操作嚴謹規范的學科,所以,平常的教學中,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筆者認為一切教學活動中應該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按照規則操作,養成一絲不茍、有條不紊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和嚴謹的態度,可促進他們在人格、意志、身心等方面健康發展,為踏入社會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該班學生入學時基礎參差不齊,知識水平各異,但經過在本校3年快樂的學習,掌握了電工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該班畢業生本專業就業率高達90%以上,工作到現在10年中,學生有了很豐厚的收獲。多位學生已成為企業骨干人才和企業的設備項目負責人。
總之,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是職業學校培養學生時代教育的特征,我們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行為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技能。當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不斷出現,我們應該積極研究和探索,尋求合適的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新時期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英.電工技術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06.
[2]劉永波.電工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09.
[3]侯樹文.電工學及電氣設備.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