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陽
摘 要:備課是數學教學的起點和基礎,它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上課的“甜”來源于備課的“苦。”一堂數學課上得成功與否,離不開備課這一環節。如果不備好課,倉促上陣,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按照正常的備課要求去做,同時對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講解”,予以足夠的重視,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關鍵詞:數學;備課;教學
備課是數學教學的起點和基礎,它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上課的“甜”來源于備課的“苦”。一堂數學課上得成功與否,離不開備課這一環節。如果不備好課,倉促上陣,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四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施教于學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備“教材”
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前提。備教材不是單純地將教學內容作解釋、安排、寫出教案。更重要的是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點、難點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只有備好教材,才能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學生要學什么。這些都是我們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因此,我覺得這一部分要做到四備:(1)備教學目標。有了目標,教學就有了方向。(2)備教學內容。只有全面把握教學內容,才能知道新舊知識需要怎樣的遷移,才能配置相應的教法和學法,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比如,備“對數函數”一節課時,首先要知道這一節內容需要反函數和指數函數作鋪墊。這就要求備課時,必須首先弄清楚這些舊知識,處理好新舊知識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3)備教學重點、難點。所謂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難點就是學生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把握重、難點是備好一節課的重中之重,是上好課的關鍵。要想抓住重點和難點,唯一的辦法就是深入研究教材。(4)備教具。利用教具教學是數學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執行直觀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教具準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和掌握技能。靈活運用教具,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能節約時間,增大教學的密度。同時能減輕教師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數學上一些與圖形、圖像有關的課,如能靈活地使用幻燈,那么教學效果就會更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好教具,以便在教學中靈活使用。
此外,在備課時應重視在教案中體現對學生能力、思維品質的培養以及品德教育。
二、備“教法”
在備課中,講授方法的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備課時,教師一定要認真備好教法,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發揮教師自身特長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做到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的和諧統一。
此外,還應計劃板書,如果板書潦草,不整齊或不停地寫了擦,擦了寫,該留的地方也盲目擦掉,這樣會給學生形成雜亂或知識印象淡漠的感覺。好的板書,應該是:(1)安排合理,突出知識點;(2)字跡清楚,書寫工整;(3)利于小結,方便記憶。
三、備“學生”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同一節課對于不同的學生,它的具體要求是不盡相同的。教師在全面了解教學內容、設計教法的同時,要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有著不同的發展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實現“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備好學生,一方面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如整體知識水平、學習風氣等,據此確定教學的難度、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了解個體: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對癥下藥,做到揚長避短。如,技工教育以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基本技能、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技校學生的文化理論基礎知識普遍較薄弱,對基礎文化課尤其是對數學這些較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基礎學科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技校數學教師,在數學課的教學實踐中,必須講究授課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只有備好學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備“講解”
教案是書面語,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則主要是口頭語。如果以為備了“教材”“教法”“學生”又寫了教案,就完成了備課的全過程,是不全面的,還須備“講解”,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語言。數學教師的語言應達到下列要求:(1)準確無誤;(2)通俗易懂;(3)簡明精練;(4)形象生動。也就是說教師的講解要完整嚴密,無錯誤。要將教案的書面語化為口頭語,也可根據內容編寫些口訣,如“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語言應清晰、簡練,尤其是要設計講課的語調,注意起伏相間,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
總之,按照正常的備課要求去做,同時對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講解”予以足夠的重視,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參考文獻:
楊春生.備課技能訓練指導.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