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生
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要善于學習,積極汲取先進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時心中有學生,找準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組織教學。教師教學要富有激情,感染學生,課堂教學要民主化,使學生不受壓抑,學得主動、學得高興、學得輕松。
一、有效教學應具備的特點
有效教學的特點是:1.促進學生諸方面健康發展。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所以,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教學具有科學性。教學安排要從學生、班級、學校實際出發。3.教學具有特色。人是具有個性的,由于人的個性不同,決定了人的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不同。因此,教學要合乎“人情”,順乎“天理”,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能力為主線的課堂教學體系。4.教學具有創新性。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務實求新,不斷探索實踐,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二、有效教學應體現以下幾方面
1.教學目標正確。確定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是根據教學目標而實施,因此,正確的教學目標保證課程的質量。
2.充分準備課程。有效教學是以充分的課程準備為前提。主要是教師的備課,備好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3.科學組織教學。科學地組織教學,是指教學實施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活動、確定科學的教學方式。科學地組織教學,表現在教學活動安排有條不紊,合理分配教學時間,使教學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順利正常進行,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教師講解清晰。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教師通過清晰的講解,能促進學生清楚、準確地理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的進步和發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講解清晰,實現教學目的。
5.師生關系融洽。師生關系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制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使學生好學、樂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幫助學生得到最佳發展。
三、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廣大教師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精彩的課程導入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生的學習不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身臨其境,注意力集中,迅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2.動手實踐操作是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教學的全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從而為實踐操作奠定基礎。學生在全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質疑問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小組合作學習是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策略之一。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將自己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積累的信息與小組成員共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采用討論、對話、辯論等形式,對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充分論證,提高學習效率。
四、高中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實施步驟
1.認真備課,為有效教學打好基礎。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信息技術教學有效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備教材:就是備教學大綱、教科書、參考資料,熟悉教學內容。教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章節之間的聯系,認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備學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要預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避免在教學中出現傳授知識過深或過淺,不適合學生的口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并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設計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備自己:信息技術課教師除了平時的教學工作外,還有很多對電腦的維護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上好每一節課,做好上課以外的每一項工作,使自己精神面貌處在最佳狀態。
2.精心設計教學,上好每一節課。(1)加強教學組織管理。信息技術課的學習環境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主要是學生的實踐操作。在計算機房上課的時間較多,由于機房中干擾因素多,課堂教學管理難度增大,因此,嚴格課堂紀律是很有必要的。從上第一節課開始,教師就要強調遵守機房的規章制度,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2)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導入課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導入,可通過生活、學習、游戲等情境模式應用于教學導入。即通過畫面、聲響、實物、展播、描繪等手段創設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3)任務驅動,有效導學。信息技術課是以實踐為主的、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任務驅動”教學可以在營造的情境中將教學內容任務化,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通過完成任務從而掌握知識或形成技能。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并不失時機地引導、點撥。例如,在某項操作之前或操作之后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提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尋求解決的方法,迅速達成教學目標。(4)合作學習,有效達標。合作學習是通過小組的形式,采用對話、研討、爭論等方式對問題進行論證完成學習任務。可以隨機分組、學生自愿結合、教師分組等形式,無論采取哪一種分組形式,都要確保小組成員人人參與、人人提高,使整個課堂充滿和諧合作的學習氣氛。
3.科學評價,促進教學。有效教學評價分為學生自我學習效果評價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學生自我學習效果評價,即學習過程的自評與互評,就是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評和互評;課堂隨機作業展評。即由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展評。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互相學習、互相激勵。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即教學反思,這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上完一節課后,及時分析整個教學中的得與失,及時征求學生的意見,將經驗、教訓和自我體會記錄在案,以備改進教學設計。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