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
在過去的體育課程中,許多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走出校門就和體育說再見,種種現象使得國民體質的提高成為一個不再輕松的話題。針對這種現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將“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作為重要理念,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這一理念將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看作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和其他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看作是使學生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的必要條件。這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新思想,更體現了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高度關注,是新的歷史時期對學校體育的新要求。
一、培養學生興趣需要注意的問題
1.立足于滿足學生的體育興趣,而忽略了興趣的激發、引導和培養。究其原因,是由于有些體育教師曲解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認為學生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么學就怎么學,不應對學生的學習加以過多干涉,不感興趣的東西不要去逼學生學,學生不需要教師的啟發和誘導就能自覺地產生主動參與意識,就能對某項體育活動產生一定的認識和興趣。其實,新體育課程強調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下的教學,更注重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
2.興趣培養停留在淺層次,缺乏興趣培養的進一步深化。在新體育課程實施后,許多體育教師在“有趣”這個層次上都已做過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反映在體育教學中,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參與系統的運動技能學習,諸如改變組織教法、用教師優美的動作示范、榜樣的說教、反復的激勵、多媒體展示運動競賽場面和動作標準的技術處理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興趣的有效方法。然而很多體育教師卻未能在這一層次上更進一步,學生被激發、引導甚至已形成的體育興趣不穩固,沒有得到保持和升華,沒有達到樂趣和志趣的層次,依然還是“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是“身順而心違”。
3.關注直接興趣,忽視間接興趣的激發、引導和培養。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體育教師比較重視探索和發掘許多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的方法手段,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鍛煉效果。但是在面對一些不得不教,而學生卻不喜歡的教學內容時,比如在進行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和培養學生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品質或進行升學體育考試項目的練習時,學生的直接興趣就很難調動起來,學生容易避重就輕,甚至出現逃避現象。然而很多體育教師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間接興趣的意識不強,措施和手段不足或低效,表現為要么不管不問,要么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前者一是沒有責任心,二是錯誤理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認為學生自己通過實踐是可以理解體育學習的價值的;后者則是欠缺相關的知識和方法。
4.偏重低技術含量、高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忽視能給學生帶來長期、穩定興趣的運動技術、技能的學習。由于在新課程實施中,一些人誤認為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淡化運動技術技能教學”,許多體育教師在選擇和改造體育教學內容時,將一些技術含量稍多、技術難度稍大、可能會帶來不安全因素但有比較顯著的健身、健心價值的運動項目,如單杠、雙杠、支撐跳躍等項目剔除在外,只選擇那些技術簡單的、學生有興趣的練習內容進行教學。即使在面對像籃球這樣的項目時,也將籃球的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的學習難度壓縮到最低限度,運動技術的價值也無從體現。
5.評價標準降低,學生失去經過努力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中,不少體育教師片面理解“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淡化甄別、選拔功能”的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理念,認為只要能讓學生得高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被激發出來,所以在制定體育課程學習標準時將體育課程的評價標準降低,致使很多學生不用經過努力就能達到學習要求。不通過努力而獲得的成績很難激發學習興趣,也很難長時間維持,因為學生覺得自己不用認真學習一樣能得到高分,這也會使得新課程教學評價的理念流于形式。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建議
體育教師應加強新課標理論的學習,深刻理解新課標的理念和設計思路及實施要求,切實轉變自己的體育教育觀念,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有效地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及本人以下建議。
1.體育教師應正確理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建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既不能像以前那樣成為學生學習的控制者、支配者,也不能讓學生成為教師的控制者、支配者,不能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地位,而應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2.要正確理解體育課程培養運動興趣的最終目標,樹立運動興趣的真正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行深入研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學生身體、心理特點,科學設計體育新課程學習內容,制定有效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
3.要正確理解運動技術技能在新課程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正確的教材內容思想,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教材內容資源為學生提供能為終身鍛煉服務的學習內容。
4.要正確理解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理念,評價應體現公正性、客觀性,標準的制定要體現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不能曲解“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否則將適得其反。
5.要提高體育教師的人文素質,要由過去側重掌握運動技術向知識結構合理化,并具備較高運動能力的“智能型”過渡,既要在培養學生直接興趣方面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更要學會激發、引導和培養間接興趣的方法和技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