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旻
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已經接近成熟,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思考能力。他們的求知欲變得更加強烈,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個時候的學生十分迫切地需要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來完善自己。這個階段也是其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的成型時期,對于他們今后的人格培養及素質養成起到奠基作用。美術教學是一門美感很強的藝術課,要求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有較高的情操,這些都是需要慢慢培養的。而傳統教學模式中枯燥、單調的授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他們需要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環境,來增強對美的體驗。因此教師要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美術教學,讓學生有興趣、有激情去面對美術課,在感受美的同時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情操。
一、營造愉悅學習氛圍,設置主題引起討論
美術屬于藝術類范疇,輕松的環境、愉悅的心態,會讓人感到高興,無形中會增加美感的熏陶,能更主動、更清晰地捕捉到藝術的內在美。因此歡快、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身心放松,將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到對藝術的感知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過于嚴肅,可以適當地淡化語氣,使用口語,讓學生聽得懂,避免使用呆板、空洞的語言進行長篇大論,這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而沒有興趣去分析教師講話的意義。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激活、引發學生對話題的討論,這也是打開思路、開拓視野、觀點碰撞與交流的絕佳契機。
在講課時我會使用幽默的語言,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或者用小故事、奇聞趣事等背景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為了帶動學生的激情,我也會在教案中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探討。例如,在欣賞梵高的自畫像以及他生前最后一幅畫作《麥田上的烏鴉》的時候,我根據畫家的生平提出這樣的問題:從梵高的自畫像中你讀出了什么?為什么他的畫在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卻價值連城?在他的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麥田上的烏鴉》這幅畫作有怎樣的創作背景,是否折射出梵高絕望和厭世的心理呢?學生在討論后回答上述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這樣的課堂設計,以問代講,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像錄音機一樣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不經過反思,過耳即忘的不合理現象。而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注意力集中起來,興趣大增。這樣的課堂不僅氛圍輕松,學生不會感覺到枯燥和壓力,而且會帶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以一種飽滿的情緒和熱情來學習。同時由于學生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會對畫作產生濃郁的興趣,引發深層次的思索。
二、技巧內涵一個不少,傳授知識引發反思
美術課除了欣賞之外,相應的技巧和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要勤練習、多創作,才能體驗到創作的艱辛和作品的來之不易。正如古人所說的“看花容易繡花難”,詩人陸游也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是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定要達標,只有自己親自做了,才會對藝術的感受有更深層次的領悟。
美術屬于文化課的范疇,動手創作的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由于材料的缺乏,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練習,教師無法進行深度輔導。但是我總會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自己獨立的實踐機會。在《民間美術》里,我將學生分成小組,以桌為單位,每人臨摹一幅門神的畫作,并且上色,作為作業布置下去,通過對比讓學生找出差距。而在《中國古代繪畫擷英》這一課,我讓學生臨摹當代工筆名家李曉明的工筆花卉,學生畫后都感嘆,古人能用毛筆畫出比自動鉛筆還要流暢、優美、細膩的線條,實屬不易。
三、豐富知識構造,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
新生事物的產生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很有幫助,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活躍課堂氣氛。一些好的視頻,如近幾年流行的沙畫藝術,簡筆畫視頻學生就很喜歡。而通過視頻的播放,畫面生動、音樂優美,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作品的欣賞、鑒賞都離不開對歷史背景的了解,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這一夙愿。如《陵墓雕塑》就涉及到秦代因為“焚書坑儒”遵循法治,才有藝術手法寫實、嚴謹的秦俑;而漢代因為“百家爭鳴,獨尊儒術”,藝術家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才有了霍去病墓前聯想豐富,造型渾厚的石雕。多媒體技術能全方面展示各種細節內容,幫助學生豐富歷史知識,又能清晰地講解課堂要點。
四、學習中國風與西方畫作的精華所在
在進行美術欣賞課的時候,我有意識地將中國畫作與西方畫作進行對比,著重讓學生欣賞具有東方神韻的作品,提高民族榮譽感。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今歷史上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畫家,他們所創作的作品具有深遠的意境,具有濃郁的中國風采。同時也強調西方畫的藝術感,我們的學生在中國畫上接受得很快,對于西方畫雖然也覺得它也很美,很漂亮,但是為什么好看,就不知道了。通過比較我會讓學生關注中西方畫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習慣,打破隔膜,利用各種機會去接觸更多的優秀作品,只要看的多了,領悟能力和鑒賞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美術的范疇很廣,涉及很全面,我也會鼓勵學生在出去旅游的時候,留心身邊的城市中的雕塑、建筑、園林等有代表性的作品,置身其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和意境。
提高學生整體素養,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時間和數量的累積。因此教師首先要有飽滿的熱情,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學生。美術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高尚的情操,用藝術來豐富人的情感。因此我們要把握住良好契機,用自己的辛勤奉獻帶給學生無盡的關懷和希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