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娟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必須在課堂中注重角色轉變,教師不應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知識體驗、感悟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
關鍵詞:體驗;民主;創(chuàng)新
在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今天,教師必須在課堂中注重角色的轉變,教師不應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知識的體驗、感悟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如何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和活力,是我追求的目標。經過多年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實踐,我認為要想讓思想品德課精彩生動充滿活力,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學觀念,深化課堂改革
思想品德教學直面人的思想與靈魂,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和思想品德學科的規(guī)律,我努力探索新的教學途徑,通過充滿激情的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
同時,我一直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在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思想對話、情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自身要做“有情人”,“感時花淚濺,恨別鳥驚心”,心中充滿無限的激情,全身心投入,要從內心深處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學生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真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二、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1.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前提
新課程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人格平等互動的過程,教師應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他們的成長,與他們交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把課堂變成與學生交往的場所,為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展開提供操作的平臺。把權利交給學生,在友好、熱烈、愉快的氛圍中討論、交流,在真誠、溫馨與和諧的氛圍中引領學生情感體驗,為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根據(jù)他們的天性、心理及情感需求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放飛理想,追求美好的境界;讓他們放聲歌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讓他們大膽演講,說出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喜怒哀樂。
3.多采取合作討論和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在問題中體驗
在課堂上采取討論合作和競爭辯論的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讓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思考題,讓學生去討論、體會、感悟,最后達成共識。對于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辯論,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辯論,不僅掌握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生活資源,引領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找到情感體驗的切入點和平臺,讓學生感知、想象和情感體驗。
在日常教學中,我隨時捕捉生活中的時政或熱點,給學生以真實的情感體驗。例如,在講學生要提高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時,我先播放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有關視頻,給學生以較大的思想震撼和視覺沖擊,接著讓學生實地演練。學生表演得非常投入,演練完后我讓學生暢談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時,學生談得非常多,不僅談到地震時如何自我保護,還談到當別的地方地震時我們還要積極為他們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理解得非常深刻,這樣不需要我多講,學生就理解并掌握了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與技巧,并且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體參與作用,讓他們去聽、去看、去悟、去談論、去體驗,自主快樂地學習。課堂中,學生愛學、會學、善學,整個課堂形成互動的情景,課堂就活起來了,就有了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沂河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