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鴻程
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提高閱讀能力從而帶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是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高年級十分重視閱讀教學,重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語段和層次,感受文字情感,在閱讀活動中扎扎實實地提升語文素養。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采取多種閱讀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已經具備得較為完善,但是也會產生厭讀的負面情緒,教師要使用方法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達到大大提升閱讀效率的目的。比如,采用對比式的閱讀模式來引導學生閱讀,對比式閱讀就是通過選擇同一題材而作者不同的文章使學生體會字里行間風格的不同,從而體會作者立意思想的區別。比如,《月光啟蒙》與《望月》這兩篇文章,作者描寫的情感側重點就不同。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讓學生從腦海中幻想出的不同情境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并且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說出自己對兩篇文章的理解和不同,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
二、重視閱讀的四個階段
閱讀的四個階段通常包括粗讀、通讀、精讀和誦讀。粗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粗略地對文章進行閱讀,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把握文章總體的情感傾向。通讀要求學生通順、通暢地閱讀課文,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精讀是閱讀的關鍵環節,要求學生有重點地讀,反復地讀,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段落和語句,并說出理由。最后是誦讀,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言駕馭能力。
三、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課外閱讀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學生還可以通過做讀書筆記的形式來鍛煉閱讀自主性。同時,課外閱讀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當然,語文教師必須指導、督促學生,給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書刊,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探討、交流。
總之,要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精心地策劃與準備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俞瑾.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陜西教育,2013 (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八巨鎮大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