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
人教版實驗教材隨著年級的升高,略讀課文篇數逐步增多,精讀課文相對減少,由此可以看出:略讀課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一些公開課、觀摩課上教師展示的多數是精讀課文,很少看到略讀課文教學。這是因為,略讀課文教學在課堂上不易把握教學尺度,或者不能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但是葉圣陶先生曾這樣告誡我們:“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老的話,指出了略讀課文的課程功能和它的實際運用價值。那么,如何正確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
一、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把握略讀課文教學尺度
現行實驗教材在編排上,略讀課文一般都放在精讀課文后面,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是為了將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中,發揮總結和延伸的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要把略讀課文教學和精讀課文區別開來。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十二冊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在義教版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類型不一樣,我們在教學時就要理解教材編排意思,把握好略讀課文教學思路。但是,一位老師教學這一篇課文時,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階段,就急于讓學生找出中心句,直奔課文中心:“總理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字、詞、句、寫作順序面面俱到,逐一講解。完全當作精讀課文教學,可見老師沒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編寫目的。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設計教學:(1)緊扣課題,在學生自讀課文以后,讓他們思考:“課文是怎樣敘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找出有關語句,讀后交流各自的體會,在交流中豐富對總理的認識。(2)在深入解讀教材時,讓學生說一說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特點?可以讓學生質疑:作者為什么說總理的每一夜都是這樣工作的?生活怎樣簡樸?經過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感受周總理偉大的人格。這樣處理,就和精讀課文的學習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訓練了閱讀的遷移能力。
二、緊扣單元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我們使用語文教材都是圍繞專題來組織單元,并且每一個單元訓練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略讀教學中,我們要緊扣單元重點,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單元重點如何確定?一是依據單元導語來確定教學目標。以人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導語第二自然段指出:“要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二是依據精讀課文確定教學目標。為了達到單元導語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該單元精讀課文《草原》《白楊》確定的教學目標定為:“體會優美語句和含義深刻的句子,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那么兩篇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可定為:抓住主要內容,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導語提示、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來確定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三、借助連接語,抓住課文關鍵,引導學生理解文本
人教版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有一段提示語,這一段提示語不僅實現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內容上的自然銜接,而且,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和要求。為此,我們可以依據略讀課文前的那段提示語來確定課文的重點、難點。如六年級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前的提示語“藏戲雖然簡樸,卻有著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戲劇藝術一樣,許多地方的民居也是特色鮮明。默讀下面的課文,說說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課文運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的”。在連接語中,“許多地方的民居也是特色鮮明,”在主題內容上進行過渡,讓學生想一想哪些民居特色鮮明呢?接著提示:說說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在文章內容方面再進行引導,說什么,怎么說,是學習方法上的引導。在教學中,我們依據連接語,抓住關鍵,精讀課文重點部分。一是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明確課文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二是可抓住兩個方面重點教學。其一,體會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如“營壘式住宅”“按八卦布居排列”傣家竹樓有:“樹滿塞”,花滿園。其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兩篇文章都運用比較、排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這些數字看起來運用簡單,但通過生動、準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教學時,在理解內容與表達方法上,抓住重點詞句,以點帶面,層層推進,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以自主學習為主,引導學法遷移
教參中指出:略讀課文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這就說明略讀課文要自讀自悟,以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在學法上加以引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讀課文的時間,自己把課文讀懂。教師不能在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后,就急于向學生提問。因為這時學生只是一讀而過,對課文理解不深入,不扎實,所以思考問題也只是停留在課文表面上,沒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只能是師生對話,發現不了略讀課文中最有價值的地方。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就要把更多的時間返還給學生,讓他們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課文學懂、學透。
總之,略讀課文的教學并不是無關緊要的教學,教師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編排意圖、掌握教材重、難點,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才能使學生在略讀課文的學習中有所提高,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東方青年·教師(上半月)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