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健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也不僅僅局限于理論教學,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習理論的應用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對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問題進行了解析,從課前預習、課堂講課、課后練習三個方面對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滿足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學生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新課程改革必須從小學入手,注重對小學的教育改革,生活化教學是實施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如何提高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問題是教育改革的首要
任務。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提前接觸所要學習的內容,課前預習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對新課程的理解情況,尤其是數學學科,由于數學學科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整堂數學課中需要較為縝密的思維,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新課改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經驗,聯系身邊實際進行教學,教師可設置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簡單的了解,能夠容易接受新的學習內容。
二、課堂講課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講臺上依據課本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講給學生聽,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理論,
導致很多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產生厭學情緒。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教師素質不高、教學設備落后的現狀,這就要求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生搬硬套課本中的原理,選取農村生活方面的教學案例,教學內容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將日常的生活經驗與課堂所講的知識聯系到一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
三、課后練習
課堂教學內容講授完成后,教師要給學生布置相應課程內容的課程練習。課程練習內容的選取要緊密貼近生活,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達到通過課后的實踐操作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的目的。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富有實際意義并且非常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生活化教學憑借其特有的優勢已被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尤其是農村小學數學。
參考文獻:
[1]歐陽冬凌.淺談新課程改革下農村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 [J].學園,2012(08).
[2]范育紅.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現代閱讀,2012(10).
(作者單位 重慶市石柱縣新樂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