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苗苗
摘 要: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和溝通的語言,它產生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生活化理念,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生活化和作業設計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將英語教學真正融入學生的真實生活中,讓英語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所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生活化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所學對話讀得流利、背得熟練,但在實際情景中,卻不會用,成了“啞巴英語”。學生已經學得很努力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縱觀我們現在的對話教學,發現有些教師只是圍繞書本上的Lets talk展開,覺得學生會讀會背Lets talk的內容,我們的對話課也就成功了,其實不然。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暢所欲言
以PEP教材為例,選材于生活,如,有關數字、顏色、時間、天氣、儀器、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日等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但從生活到教材是一個“由繁到簡,提煉生活”的過程,它透過復雜的生活現象,展現了清晰、簡約的文字與圖片。
1.活化教材,融于生活
真實的交際涉及與另一個人說話,而不是在我們典型的教科書中所見到的那種純粹的一問一答的對話。語言的學習最終要落實到實際上,尤其對小學生來說,更有時間、更有意義去進行這樣的嘗試。
如,在教學PEP7 Unit 4 A Lets talk?一課,運用Whats your hobby? 詢問他人的興趣愛好,并能用I like ...做出正確回答。引導學生往他們喜歡的詞語上說顯得更有意義。
2.拓展內容,引申至生活
有的教師在設計課時,一般到“對話操練”這一環節學生能表演書本對話時,便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對話的拓展訓練更是對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對話知識運用的一種反映,是對話知識運用的提煉和升華。
如,在學完了PEP4A Unit 2 Whats his job?后,可以和同學朋友之間討論What do you want be in the feature?談談自己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 比如,I want to be a teacher .等。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讓語言自由飛翔
教師應憑借生活努力創設生動、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激發他們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提高語言綜合能力。
1.創設生活情景,習得語言
(1)憑借生活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
教學根據課文內容對教室進行適當的布置,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生活化英語氛圍。例如,根據教材內容,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舞會、動物園等不同風格。讓學生直接感受party的熱鬧氛圍,在切身感受中學習;而此時的教師,已然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生活的導師。
(2)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游戲
教師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在友好的、毫無拘束的氛圍中。如,在教學“I can ...”的句型時,我將要求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編成一首chant:Im a robot. I can sing. Im a robot,I can jump ... 一邊帶學生讀,一邊讓學生模仿機器人的一舉一動。學生模仿得津津有味,很快掌握了學習內容。
2.模擬生活情景,實踐語言
在對話教學中,模擬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逼真的生活情景中去運用語言學、實踐語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學PEP5 Unit 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單元時,我用一份餐廳菜單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去餐廳就餐的生活情景,并通過一系列任務,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
三、作業設計生活化,讓英語融入生活
一般教師教完對話課后,會布置一些類似讀讀、背背的作業。然而,有些學生能把課文讀得非常流利,甚至倒背如流,可是真正與人對話時,又不知道怎么說。機械的讀讀、背背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要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把對話教學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作業”,讓英語融入生活,在生活中進一步提升語言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對話教學生活化只是教學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教學的目的。生活化的對話教學是在教學中注入生活的內容和時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來教育,讓英語教學生活化,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英語學習同他們的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姚黎陽.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的應用[J].惠安教育,2003(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三垟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