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江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在一堂課中,結課就好比是“收口”,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結課,不僅能夠有效總結一堂課的學習情況,而且能夠給學生以“課已盡而意無窮”之感,給精彩的課堂畫上點睛之筆。成功的結尾不僅可以起梳理知識、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還能延伸、拓寬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課雖了而趣無窮,思未盡而欲再探”的教學魅力。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課的藝術化設計,努力使結課達到鞏固知識、誘發興趣、啟迪思考、開發智力、訓練思維之效。
一、語言精煉,提綱挈領
課堂教學是一個將知識像網一樣逐漸鋪開的過程,在學生認真研讀教學內容并對一些問題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讓教師在結尾環節中運用巧妙的構思和簡潔扼要的語言收起這張網。精煉結束語言,提綱挈領,稍加點化,則可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進而能更深刻地去感知教材和理解知識。如在選修4“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這一節課的最后,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小結:關于列寧一生重要貢獻,可以概括為“四個一工程”,即“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主義,一個政策”,具體地講,“一個政黨”指的是締造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一個國家”指的是領導十月革命創立社會主義俄國,“一個主義”指的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列寧主義,“一個政策”指的是實行新經濟政策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八膫€一工程”的作用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列寧重要貢獻,使學生得以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這樣的小結,既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設置懸念,吊住胃口
一堂好的課,不應該結成句號,而應該結成問號。也就是說,教師在歷史課教學臨近結束時,不給課堂畫句號,而是給課堂畫問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歷史的興趣。
(1)評書式結課。在評書中,說書人總是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束,這樣能給聽眾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和求知空間。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的“品三國”之所以能夠紅遍大江南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易中天在每集最后都會設置一個懸念來吸引觀眾的注意,誘發觀眾的好奇心。在歷史課的結課中,采用評書式結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謎語式結課。在歷史課中,有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深化,這時候采用謎語式結課,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首尾呼應,升華主題
在一堂課中,開頭和結尾的設計是很重要的,“龍頭豹尾”能讓課堂煥發異彩。在中學歷史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課結成雙引號,結尾的設計力求首尾呼應,這樣,就能夠讓課堂渾然一體,達到一種藝術的效果,增加課堂吸引力,幫助學生弄清歷史的內在聯系,對文章有個整體把握,明確重點難點,深化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隋唐時期的文化”一課時,課的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趙州橋、李白、杜甫、敦煌莫高窟的飛天等一系列的郵票播放給學生看,然后問:“這些郵票上的歷史知識,你們都知道嗎?”學生說:“不全知道?!庇谑俏野凑战虒W要求講完課文,到最后結尾時重新把郵票的圖片播放一遍,這時候的學生就會利用剛學到的內容一張一張地講出郵票的歷史知識。
這樣的結課首尾呼應,既突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拓寬了知識面,又前后照應,完善并升華了主題。
四、留白結課,激發探究
“留白”最初是指一種繪畫中的藝術技巧,而在歷史結課環節中,我們也可以采用“留白”的藝術,而這里所說的“留白”,其實就是在新課結束以后給學生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思考。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另一方面,很多問題在短時間內學生也未必能夠很快接受,而留給學生一定思考的時間,這樣在以后的課堂上再來解決這些問題會更有利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
針對一些連續性比較強的章節,結尾時,教師可以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巧設空白,讓學生感到言而未盡時收住話題,讓他們帶著疑問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結束本節課的學習,從而引發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如在必修1的“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一節,結尾時可問“古代希臘作為民主政治的搖籃,公民享有言論自由參政議政的權利,可作為著名先賢、思想家蘇格拉底卻為何因為堅信言論自由堅持真理而被判死刑?這反映了古希臘的民主有何局限性?”通過這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的設置,既引發了學生的發散想象,又激發了學生對于下一節古希臘的代表城邦——雅典民主全面認識的學習探究興趣與熱情,為新課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與學習心智。為此對于下一節課的內容,如果能在本節課的結尾提出,一方面能做到自然銜接,承上啟下,另一方面則能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探究的濃厚興趣進入下一節課的學習,有時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總之,結課在歷史課的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歷史課的結課方式除了上述方法以外,還有比較式結尾、激情式結尾等多種多樣的方法。這些方法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來適時地加以巧妙運用。我們不能把結尾當做可有可無的東西,有的教師感到課堂教學的時間來不及,就把結尾草草了事,或者干脆就沒有結尾,這些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一堂課有好的結尾,能夠發揮出更持久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