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常言說:“愛在左,責任在右。”面對活潑靈動的學生,我常常以“愛”為前提,把“責任”放在第一位,用真誠的心換來情感的共鳴,用誠摯的愛贏得心與心的溝通。
一、品味“自助餐式”的管理佳肴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認為,管理好班級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教會學生自我管理更是愛與責任的集中體現。開學初,我借助學校的“晨勉暮省”教育平臺,融合學校的“自助餐”課程模式,在與全班學生反復交流、商討之后,確定了“自主點單—自我宣傳—競聘上崗—就職體驗—自我反思”的“自助餐式”班級管理模式。在學校組織的冬季長跑活動中,我完全放手,由體育部長組織同學報名、選拔、訓練……我們班的王家源和毛娜同學分獲男女生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捷報傳來,學生群情激奮、笑逐顏開,津津樂道著活動的每個細節。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自助餐式”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從骨子里成長為班級的小主人!
二、感悟“由扶到放”的養成教育
有了“自助餐式”的管理模式做基礎,再加上學校少先大隊部的引領,我們班的“晨勉暮省”教育開展得有條不紊。晨勉時,我引導學生細致學習《在校一日常規》《課堂四項常規》《班級管理常規》等內容;暮省時,則帶領他們對照晨勉內容和一天的行為表現進行反思,反饋在晨勉暮省教育表上。表現好的方面畫上五角星,有待提高的地方寫出自己的改進做法。扎實有效地教育,使班內涌現出許多積極主動為班級著想的學生。在開端月總結時,我為這些學生頒發了“愛班星”“發言星”“勞動星”“規范星”獎狀。在榜樣的帶動下,學生遵規守紀的積極性更高了。
三、用“愛”感染學生主動學習
“愛是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我們班的高依陽同學,由于從小父母離異,養成了驕橫的脾性,上課大呼小叫是常有的事,成了最令人頭疼的學生。我仔細分析了他的癥結:這是一個缺少家庭溫暖和母愛的孩子,他的出格行為無非是想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于是,我經常利用課間走近他,與他談天交流,話家常,談心事。雖然他偶爾還會有過激的語言行為,但更多的時候,我看到了他課堂上專注的眼神……
愛是責任的體現,責任是愛的化身。因為有愛,所以倍感肩上責任重大;因為有責任,所以我會全力釋放自己的教育智慧,給力我的班主任生涯。在學生不斷成長和綻放美麗的途中,默默澆灌,耐心等待,陪他們溫暖前行。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鄭市新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