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啟蒙教育階段,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小學音樂中的豎笛,因為聲音動聽、簡單易學、便于攜帶成為小學音樂教師和學生的最愛。主要分析了小學豎笛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豎笛教學;有效性
樂器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是適應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一大進步。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豎笛構造簡單、聲音悠揚、簡單易學、便于攜帶等優點成為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首選。提高好小學豎笛教學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美感,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淺析的幾點想法。
一、小學音樂教師要用教師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興趣,就能夠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聽教師講課,并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中。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很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主要就是缺乏學習興趣。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豎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豎笛藝術的巨大魅力和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例如,利用嫻熟的演奏技巧、優美動聽的豎笛音樂、精美的作品講解等帶領學生一邊聆聽音樂作品,一邊融入愉悅的環境中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豎笛示范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演奏、講解、姿勢、氣息控制、指法運用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好動性格和較強的模仿能力等,更好地參與到豎笛學習中去。
二、小學音樂教師要用不同音樂口風來打好學生的吹奏基礎,強化學生的豎笛技能知識
很多學生在開始學習豎笛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新鮮,很容易操之過急,這時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打好學生的豎笛學習基礎,否則就會耽誤了學生的豎笛學習過程。例如,在第一次接觸豎笛的時候,教師要教給學生按孔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學生注重調整心態,要注重按嚴孔和沒按嚴孔的區別,找準練習的感覺。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口風入手,練習不同程度的口風在各音區運用所發生的不同的聲音效果,指導學生學會把握口風的急緩快慢,進而吹出或明亮悅耳或圓潤華麗的聲音。
三、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地將視唱與合奏相結合,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提高,實現教學目標
在豎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視唱與合奏是兩條強化學生體悟能力和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往往會促進學生的演奏能力得到提高。在小學的豎笛課堂中,有一些學生因為自己吹不好高音而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因而不敢獨自演奏,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視唱與合奏相結合的手段來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學生的吹奏能力。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做唱譜練習,再用豎笛合奏加強練習,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此外,在小學豎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豎笛演奏融入一定的課堂活動中去,并通過積極鼓勵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傊?,在小學豎笛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吹奏技巧,注重學生合奏能力的提高,逐漸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韋建斌.豎笛演奏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09).
[2]崔巖.淺談音樂基礎教育中的豎笛教學[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03).
(作者單位 浙江省平陽縣敖江鎮第十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