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杰
【摘 要】支架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更加強調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支架式教學利用一套恰當的概念框架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含義,建構知識模型。借助這種模型,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信息技術;建構]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一直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講解,對重點例題進行演示,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支架式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和發現問題。本文對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支架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一、支架式教學的概念
在支架式教學這個概念中,把學生當作一個建筑,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不斷積累、從無到有構建自己的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當的是腳手架的作用,輔助學生不斷地構建自己、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支架應該按照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來建立,依靠支架的作用促使學生的智力水平不斷提升到更高的臺階,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維果斯基理論給大家展現了一個這樣的情境:老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為學生搭建好支架,學生沿著這些支架,逐步向頂峰攀登。
二、支架式教學的組成環節
1.情境導入
教師對知識點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所學的知識點上。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應該恰當利用學生學習中的好奇心,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來進行解答。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精神和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2.引導探索
引導探索,意思就是搭建腳手架。引導探索的運用是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它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第一,教師要輔助學生設立學習的目標,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第二,教師要根據所教授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知識的概念框架;第三,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所創設問題的情境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隨著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增強,逐漸減少指導的次數。
3.獨立探索
獨立探索階段要求教師嘗試著拆掉支架,讓學生學會單獨去探究、獨自解決問題。在學生探究活動開始時,教師應當首先給予適當的引導,然后讓學生獨立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了一些難題無法解決,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學生沿著支架去攀登。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多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學生有了進步之后,教師的指導次數要逐步減少,最后爭取做到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仍然能在概念的支架上進行攀登。由于每個學生想問題的方式不同,同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的方法,因此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
4.協作學習
獨立探索的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該組織每個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教師應該對小組協作學習設立相應的規則。比如小組成員的分工,每個小組都有一些特定的角色,這些角色要由小組成員輪流來擔當,這樣可以增強協作學習的效果。
5.效果評價
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每個學生更好地成長。評價應該從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對學生個人的評價兩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考慮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潛力。
三、支架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如何采用支架式教學呢?下面我們通過“網站設計與評價”這個例子來進行展示。
1.情境導入
網站的站點分為三部分:“loading”、“片頭”和“網站”。其中網站站點的前兩部分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已經做好的網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網站制作的情境中。
2.引導探索
教師要幫助學生設立網站制作的目標,通過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來引導學生探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自主探索
教師在分配好任務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網站制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協作學習
學生在網站制作的過程中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成員在網站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應該首先在小組內部討論來解決,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尋求老師的幫助。
5.效果評價
網站制作好之后,先讓每個同學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分,然后小組的其他成員對其進行評分。這樣評價得出的結果更能反映學生學習的水平,也反映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
支架式的教學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增強了教師教學的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支架式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如何讓支架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我們接下來思考的方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們對支架式教學研究的逐步深入,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趙南,徐利新.對教師支架類型體系的理論探索.《理論建設》,2005 年第7- 8 期
[2]張興.維果茨基關于教學與發展關系的研究.外國教育資料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