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架式教學模式是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之一,利用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有效地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國內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逐步偏向于英語交流應用能力英語作為人才的基本技能,不斷體現在招聘簡章上,例如具備相關的英文溝通能力,可以看懂相關的英文資料等。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育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其中英語聽力能力尤為重要。
為改善傳統大學英語聽力反復聽、被動聽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英語聽力的能力,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本文以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建立“支架式教學”模式,教學應根據學生智力發展的己有水平,適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不斷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更高的水平。也就是在教學上從課前準備、授課過程、學生學習及總結等方面探索該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的應用,從而真正做到培養出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聽力在大學階段里是一項必修課程,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其重點課程的地位沒有改變,然而當代大學英語教與學都存在一些困難。
第一,當代的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稍稍遇到一些困難就有畏難情緒。英語聽力練習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單詞的發音與釋義是英語聽力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教師需要不斷突出這些內容,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才能避免他們出現一些畏難情緒。
第二,英語聽力教學偏離了應用型的方向。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更多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考級,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為很多大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最終目的,這種認識是存在偏差的。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還是在于應用,通過不斷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實現對這門語言的掌握,從而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它。
第三,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缺少創新。一些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聽力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分析學生的特征,去年怎么教,今年還是怎么教,教學方式常年就只有一種,有時很難貼合當前學生的特征。這樣一來,學生參與英語聽力教學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二、建構主義理論與支架式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本質只能是每個學生主動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加以建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由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此理論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促進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持建構主義觀點的教育家從不同角度進行建構主義的發展工作,形成不同的派別。其中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強調學習者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提出了“最鄰近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這一重要概念。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學模式正是源自這一理論。它借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來形象地說明教學的模式。教師引導著教學的進行,使學習者掌握、建構和內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從而使他們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通過支架(教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習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學通常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搭腳手架、進入情景、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
三、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師作為文化的代表引導著教學,使學生掌握和內化(internalize)那些能使其從事更高認知活動的技能。這種掌握和內化是與其年齡和認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學習者獲得了這些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支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聽力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擴展背景知識
英語聽力學習依靠一定語言環境,這樣才有利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支架式教學主張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對于聽力教學來說,其首要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意識。如果激發了學生聽的動機,學生就會有在聽的過程中探索理解和解決疑難的欲望。因此,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網絡課件,展示各種音頻、視頻資料和圖片資料。教師可利用現行教材創設的模擬環境,真正做到交際語言的良性循環,同時為學生聽力答案的預測做必要的準備。
2、提倡精聽、泛聽、雙重結合
支架式教學法認為教師應該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者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的對象。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聽力理解的過程是一種信息處理過程,也是一種推理過程,這樣,英語學習者聽力理解的訓練過程,表現為一個動態的、復雜的、有意識的趨向自動化學習的過程。教師依據學生的情況制訂教學計劃,監控學生學習過程,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及學習技能的應用和掌握,適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從慢到快,由松至緊,引導學生每一個聽的環節真正落實到每一個解題步驟中去,讓學員聽有所得,得有所悟。
同時,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將泛聽與精聽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在課堂、精聽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堅持每天泛聽相應材料,做到循序漸進,穩中求快。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可以逐漸減少,越來越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熟練進行聽力訓練并且積累相關的背景知識。
3、實行合作教學與學習
在支架式教學法中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協商、討論。由于每個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不同,對新事物的理解也迥異,對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可貴的學習資源。并且,傳統英語聽力教學,雖然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說,學生聽,這種單向式教學,學生很難有機會系統地向教師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具體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同班同學之間就學習問題進行的交流也是極少的。因此倡導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在汲取他人經驗的同時還可不斷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以利各種觀念的梳理和重組,獲取對新事物更全面的理解和建構能力的提高,同時這種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鍛煉了學習者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學習,監控學生學習情況,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發出反饋信息加以引導。
4、實施總結和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聽力學習效果要給予正確的評價,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出評價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評價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對教學的成敗關系重大。傳統教學方法只是注重學生最終考試成績,支架式教學方法不是單靠考試結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考查教學效果。因此,在聽力任務完成后,要根據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對所聽內容的熟悉度加以評價,來確定他們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四、結語
支架式英語聽力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為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提供者和促進者,克服了許多傳統聽力教學模式的弊端,對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則是不精彩的課堂。支架式的聽力教學模式還可以一方面對聽力輸入與理解的過程進行元認知,整理合適的聽力材料,梳理正確的聽力策略;另一方面對語言進行產出性練習,使輸出與輸入有效的結合起來。
邢臺學院課題:探究支架式教學模式中英語聽力課程中的應用,項目編號:XTXY13YB083
【作者簡介】
劉云縵(1980—),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文學碩士,河北省邢臺市邢臺學院國際教育交流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