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久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新型的教育價值觀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理念,一種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逐步建立。師生雙方在這種溝通和交流中,獲得人性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班主任必須以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參與到班級工作中,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導師作用。班主任必須關愛、呵護、賞識學生,才能開展好各項工作。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從以下幾點來抓的。
一、關愛——建設團結奮進的隊伍
愛學生要因人而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大致可分為三種:(1)心理或生理存在缺陷的弱勢孩子。我們要細心照顧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讓他們明白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生活不會拋棄他們,培養他們的自強自立意識和堅韌不拔的性格。(2)在缺少家庭和社會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的畸形群體。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很少有人關心他們內心的傷痛。而我對這類學生傾注三種愛:①師愛。尊重與理解學生,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綜合給予肯定和表揚。②友愛。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經常與他們談心或共同參與活動。③母愛。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3)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雖是家長、教師的驕傲,可他們要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壓力,由于成績較突出,容易拉大與其他學生的關系,對成績的追求減少了他們參與其他各種活動的時間。與同學的交往便越來越少,家長和老師的期望讓他們的心靈易受到傷害。我培養他們樹立平等意識和集體精神,通過安排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參與并進行交往,實現協調發展。
我班學困生雖不多,但也讓人頭疼。就說調皮搗蛋的王林林吧,他上課總愛隨便說話,總愛左顧右盼,尤其課后總愛鼓搗他人干壞事,同學之間做生意,在家偷東西賣給同學賺錢,欺負比他弱的同學,給班級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在我和代課教師的配合下,在課堂上給他創造條件,鼓勵他舉手發言,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獎勵。記得有一天,放早飯學,王林林和幾個同學一起玩耍,鬧了不愉快,王林林要用小刀割張洋洋的耳朵,一個學生跑來告我,我立即對他進行了安全教育,告訴他這件事一旦實施的嚴重后果,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誠懇地寫了檢討和保證書。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他表現很好,上課來勁,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課后也很少欺負他人,我表揚了他,并給他發了獎品,他得到了表揚和獎品,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在學生取得成績時,我送去欣賞的微笑;在學生犯錯時,我送去寬容的微笑;在學生感到失落時,我送去激勵的微笑。
二、呵護——灑滿金光的芳草地
教育界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經典名言:“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班主任對學生熱愛是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重要前提。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愛學生愈多,教育效果也越好。如,對學生教育和管理時,缺乏耐心、愛心,必然方法簡單粗暴,批評多,循循善誘少,這樣,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007年那屆五年級學生是我從一年級帶起來的,我對他們的關心無微不至。如鐘慧同學,上二年級時她不小心把腿摔折了,我得知此情況,立即組織班干部和我一起前去看望她,她家境貧窮,父親在外務工,母親體弱多病。我組織了學生和教師為她捐了些錢,買了營養品送去,放學后抽空去給她補課。兩周后,她終于可以自己來學校上課了,功課也沒有落下,孩子雖受了痛,但也感到了幾分溫暖,感到了欣慰,很高興。
三、賞識——冬月的暖陽,沙漠的甘泉
相互的欣賞是愛的基石,是團結的催化劑,是架起人與人之間交際的橋梁,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學生,他們個性鮮明,性格不同,心態各異。如果我們教師不能顧及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及時用賞識、贊美激發他們的學習內動力,就不可能得到和諧教育和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如,一個名叫葉嬌的同學學習一貫較差,在課堂上,他不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不是東張西望,就找人說話,或是擺弄他的玩具。有一天上課時,突然有個學生說:“老師,葉嬌用紙團砸我。”課后我想問他是否扔了紙團,可我轉念一想,他肯定不承認,于是,我就夸獎了他幾句說:“葉嬌啊!我覺得你這幾天比以前表現好多了,作業認真了,課后惹事也少了,你說是嗎?”聽了我的話,他低下了頭,好像覺得有點難為情。接著我又說:“那你想想,今天上課你有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說:“有。”于是交代了上課他干的一切。我又說:“其實,你很聰明,如果你能把一些壞習慣改改,認認真真聽講,你一定是個有出息的好孩子。”聽到我這樣評價他,葉嬌眼中閃過一絲從未有過的亮光,他堅定地說:“老師,我保證以后不再搗亂了。”“好!那老師就看你的表現了!”葉嬌還很守信,上課很少搗亂,有時還舉手發言。
在我耐心的教育下,班級的面貌煥然一新,“散”“差”“亂”現象不見了,形成了一個活潑、團結、奮進的班集體氛圍。
師愛就像春雨,在細微處滋潤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才能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吹綻學生的笑臉。“花的事業是甘美的,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讓我做綠葉的事業吧!她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即使歲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無悔,我是一名教師,是一名班主任。
(作者單位 陜西省紫陽縣煥古鎮臘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