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華
摘 要: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在實踐探索中逐漸明白并掌握了“愛”——無往不利的利器,“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幫他們扶正前進的航標,使他們沿著康莊大道奮力前行!
關鍵詞:愛;聯系;家訪;轉變
一、基本情況
徐某,男,四(4)班學生,平時較木訥,不合群。上課時總是發呆,回答問題時,結結巴巴。在校作業字跡極其端正,一筆一畫都循規蹈矩。但回家做的作業糟糕,默寫、作文等筆頭作業三番五次不做,口頭背誦作業更是甭指望了。看起來如此乖的小男生為什么回家表現如此惡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二、案例背景
通過家校聯系,走訪鄰居與他們的親戚,我終于了解徐某之所以回家學習情況一團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因素
該生生活于一個特殊家庭,父親整天忙于工作,經常要加班加點,母親患了間歇性精神病,時好時壞,好時常常一口一個兒子甜甜地叫,病發作時,經常逮著他就往死里打。造成現在徐某一見到母親就躲,一聽見母親的聲音就發抖得不停。
2.個人因素
可悲的家境導致他的性格中悲觀、失望等負面因素占據主要位置,他想得很遠,最盼望的事情是爸、媽離婚,這樣就能擺脫媽媽的陰影,母親在他心目中不是天使的代名詞,換句他的話是一場噩夢。徐某在校時膽小懦弱,連女生都隨時會欺負他,他總是彎著腰、低著頭,這哪像一個12歲的朝氣蓬勃的少年,簡直是已歷盡滄桑的小老頭。小小年紀的他很懂得看臉色,班里的臟活累活,他總是無怨無悔地去做,仿佛只有這樣,他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三、案例內容和過程
真正地走近徐某,讓身為母親的我深深地心疼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對于徐某來說,學習也許不再是重要的事情了,治療心理疾病才是當務之急。也許他是通過這種不做作業的極端方式來吸引父親、老師的關注的,兒童是弱勢群體,他能傳達自己意思的方式真的很單純,或者,他是破罐子破摔心理,不管源于何種原因,其本身就足夠引起我的重視。
徐某的故事,也讓我的心好沉重。孩子有孩子的心事,而我卻一直都沒站在徐某的角度去想,從未走進過他的內心世界。一個孩子多么需要媽媽的愛,而他卻得不到,看到別人,他是多么的痛苦和渴望。
我把徐某叫到跟前,不知怎么眼淚一下了涌出來,我也是為人母了,孩子對媽媽的那種依戀我深深懂得,看到他我就覺得心痛,我問他現在最想做的是什么。他仍是堅定地回答爸爸、媽媽離婚,他跟著爸爸。聽了他的話,我陷入了沉思:雖說這是他們家的家事,但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我最終找來徐某爸爸講明情況,知道我了解了內情,他終于不再排斥我,并告訴我正因為考慮到孩子的原因,他正與徐某的媽媽辦離婚手續。
四、實施效果
徐某,這個內向、羞澀的大男孩,自此后,因為感受到了我的善意,這兩天,他更是一下課就跟著我,臉上單純得一掃陰霾,更可喜的是還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爸、媽真的離婚了,他們搬到新建的別墅區了,見我腿不良于行,這個善良的孩子還嘗試背我,天真的他逗得我欣慰不已。
說老實話,輔導這類孩子,我無任何技巧與方法,但我知道:愛是一貼神奇藥,只要心中存善,就能創造屬于你的奇跡。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同情心和由衷的關懷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也就是說教育的真諦在于愛,“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面對的是有血有肉的孩子,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工程師,孩子的將來,祖國的明天不能不說全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愛這些孩子,沒有理由不為教育事業灑下滿腔熱忱,給孩子多一些愛,世界便會增添更多的溫馨、更多的色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