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藝
摘 要: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只停留在最直接的喜好,卻不能夠真正理解音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嘗試的一系列的措施,在聆聽感受音樂、器樂演奏音樂、歌唱表現音樂等方面實行多種方法聯動,總結幫助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的方法。
關鍵詞:傾聽;良好習慣;養成
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音樂教學被注入無限活力,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也被給予了更多的自主空間,它一改舊的兒童音樂教學模式,寓新穎性、科學性為一體,加強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學生得以在動中學、樂中學、玩中學。因此,在音樂課中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音樂是至關重要的,而“聽”更是學習音樂的靈魂所在。通過自己的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來幫助學生“傾聽”。
一、傾聽音樂,學習音樂語言的神奇魔力
上課之前讓學生嘗試配合音樂的節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緒,提醒學生去聽音樂。養成學生在音樂中接受教師發出的信號,并做出回應,在音樂中產生互動。如,用口令接龍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做好接下去的動作: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著說“快坐好”,并且他們同時也端正了自己的坐姿;老師說“小耳朵”,學生說“聽音樂”,能夠馬上靜下來等待接下去的“指令”等;特定的旋律代表師生問好、起立或坐下,特定的旋律代表學生需要安靜或起立律動等。
二、傾聽音樂,人人參與,共同感受旋律美
在小學的欣賞教學中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因為很多時候他們聽不懂,也不知道該怎樣聽。因此在欣賞課中我始終遵循以下原則:
1.主動參與音樂
每個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根據這一普遍性,可將音樂作品的介紹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這樣不僅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加深他們對作品的了解。
2.律動感受音樂
音樂欣賞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
如,欣賞《羊腸小道》,請學生模仿小毛驢怡然自得地走在羊腸小道上的感覺,用打響舌的方法模仿蹄聲,用自己的身體律動表現心情。這樣學生進入了參與音樂的積極狀態,就能更好地體驗音樂的情緒。
3.創設情境感受音樂
音樂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創設愉悅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根據音樂作品的風格情緒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調動起來。
如,在欣賞課《櫻花》的教學中,可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日本四月的櫻花美,在欣賞作品中學生都能很快地進入狀態,在學習中能主動參與到自己創設的音樂情境之中。
三、傾聽音樂,用心、用耳演唱動人旋律
歌曲演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哪種演唱形式都要建立在聆聽的基礎上,這樣才能達到音準、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的要求。
1.泛聽——培養興趣
在歌唱中建立學生聽覺習慣,是提高他們歌唱水平的有效途徑。首先,教師可以以欣賞為前提,在課前或課間,播放一些兒童歌曲,讓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中自主聆聽,培養學生聽的興趣。
2.細聽——養成習慣
如,在學唱一首新歌時,先讓學生聽歌曲的情緒,邊聽歌曲,邊加身體律動表演,并按照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表現音樂情緒;再請學生聽樂句,在樂句結尾的最后一拍用一個動作表示;接著跟琴聲用哼名跟唱旋律,耳朵聽伴奏,輕聲地演唱,辨別自己的音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歌唱水平有了不少進步,唱歌基本達到不跑調,情感豐富,音色統一而優美。
3.再聽——提高水平
歌曲的學唱對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很多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要求停留在自己差不多能唱的水平,而怎樣才能唱得更好、更動聽還是需要傾聽的,這時候傾聽他人的演唱及范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他人的演唱中尋找優缺點,并在自己的演唱中揚長避短,擇優學習,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四、傾聽音樂,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如,《勞動最光榮》這一課,請學生分組根據音樂配上相應的勞動動作和聲音:有的組掃地,唰—│唰—│唰—│……;有的組擦玻璃,嚓嚓│嚓嚓│嚓嚓│……;有的組修理桌子,叮叮│叮叮│叮叮│叮叮……等,最后在教師的指揮下大家組成一個勞動音樂大薈萃。組與組的創編活動,一定要很好地學會傾聽其他組創編的音樂與節奏,才能很好地合作,才能完整地表現整個創編活動的藝術品。在創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聆聽音樂,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創編成果,相互學習,拓展了想象力和思維。
五、傾聽音樂,玩中學,學中玩
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兒童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音樂游戲在課堂中特殊的輔助教學作用。學生在音樂游戲中興趣被調動,積極融入活動中,在教師的提示下進行音樂游戲,并從中鞏固音樂知識,它是被學生喜愛的一種綜合性活動,因此也是音樂教師樂于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1.聽——在游戲前整體感受樂曲
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先要整體感受音樂。在聆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始終注意音樂的變化,并對某些樂句有一定的記憶,為接下去的角色表演做好鋪墊。
2.聽——在游戲中感受音樂變化
如,在欣賞電子琴獨奏《旋轉木馬》時,教師讓學生玩接龍游戲,請學生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接龍,當音樂快時傳得快,當音樂慢時傳得慢。要求學生用身體語言表現聽到的樂曲內容。學生必須聽音樂才能跟牢音樂速度接龍,教師給傳得好的組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更高,而且聽得更仔細了。在游戲中學生不僅根據音樂完成相應的任務,還慢慢養成了自覺聆聽音樂,發現音樂特點的習慣。
現代教育飛速發展,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學生,用我們的智慧走近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傾聽”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斷訓練學生“傾聽”,習慣“傾聽”,并作為一種習慣伴隨其左右,讓學生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這樣我們才能盡情暢游在音樂的海洋,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從而為他們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昌逵.小學音樂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王朝霞.學校音樂欣賞教學改革.中國音樂教育,2003(02).
(作者單位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