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我國幼兒教師普遍出現職業倦怠的這種不容樂觀的狀態,筆者通過調查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的心理狀況,對其職業倦怠的成因和影響做出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師;職業倦怠;預防;解決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民族的振興靠教育,教育的振興靠教師。然而,在教師成長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教師職業倦怠作為一種負面因素的出現,也開始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職業倦怠是個體的一種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個體成就感降低的癥狀,往往表現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倦怠感。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馮曉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對北京市50所幼兒園的447名幼兒教師進行職業倦怠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狀況不容樂觀。在所調查的447位幼兒教師中,有2.9%的教師有嚴重的職業倦怠表現,59.5%的教師有比較明顯的倦怠傾向,基本無倦怠的教師只占37.6%,處于嚴重倦怠狀況的教師比例雖然較低,但59.5%的教師已有較明顯的倦怠傾向。
幼兒教師的發展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歷程,倦怠的產生也并非教師的個人問題,而是多重因素綜合下的產物。可以說,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應被視為其職業生涯中的一種自然現象。盡管如此,對這一現象也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待職業倦怠問題,國際上提出這樣一個口號:預防勝于救治!就是說,在教師真正職業倦怠之前應進行預防。或者在教師有輕度職業倦怠表現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根據調查結果,結合幼兒教師的倦怠成因,著重提出扭轉這一現象的幾點策略。
一、合理安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
根據調查,我市幼兒教師每天的工作大多都在八小時以上,特別在民辦幼兒園。同時,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教師不但要備課、寫計劃、排節目、布置墻飾…… 還要應對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評比競賽、公開課等。工作量過大會使教師產生“角色超載”現象,這可能會導致教師缺乏休息時間,身心疲憊,出現家庭問題等等。而這些都可能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
針對這些情況,合理安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努力實現幼兒園班級“師幼比例”的合理化。幼兒園安排教師的工作時,要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在充分考慮教師的職責范疇、能力和符合勞動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事實證明“師幼比例”與教育質量和幼兒的安全問題存在及其密切的關系。因此,幼教行政部門應狠抓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務必要從制度和管理上保證 “師幼比例”的合理化。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
相對于其他教師、醫生、警察等服務性行業的工資待遇來說,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只處于中下水平。待遇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待工作的心態,幼兒教師們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和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稱,這使教師們感到非常不平衡。就當前的社會現實而言,幼兒教師與其他社會性行業相比較,所獲得的報酬與其繁重的工作狀況及身心付出并不能成正比。可以說,這也是教師群體普遍存在職業倦怠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形式多樣的家園聯系方式,提高公眾對幼兒教師的認可度,讓公眾明白幼兒教師是一個有著強烈的愛心與責任心,同時有著豐富的知識與技能,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職業。同時可以給家長做一些專業的講座,讓家長在了解一些知識的同時,感受和發現幼兒教師的知識和才華。使公眾認識到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
幼兒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是有物質上的各種需要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因此,在確保養老保險等福利待遇按時發放的同時,還要提高幼兒教師的基本工資,改革獎金發放制度。 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不能只停留在口頭的宣傳上。在當前經濟發展狀況允許的范圍內,完善幼兒教師的勞動報酬制度,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改變目前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偏低的狀況,是預防和消除其職業倦怠的實質性任務。
三、改進幼兒園物質環境,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
幼兒教師每天在幼兒園中工作,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教師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物質環境上,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盡自己的所能增加投入,改善幼兒園的環境,使幼兒園看上去環境幽雅、窗明幾凈、玩具豐富、教具完善。
幼兒園管理者對幼兒教師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懷,多一些用心。關注教師的煩,解決疲憊不堪的困擾;關注教師的懼,解決擔心安全的困擾;關注教師的悶,解決焦躁,抑郁困擾。讓教師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到滿足,體驗到成功,享受到身心愉悅。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緩解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四、加強教師的心理保健,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
職業態度端正,專業態度適中的幼兒教師,工作壓力也相對較低。幼兒教師要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試,形成一個正確的角色定位,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在面對付出與回報不對等的情況下,教師首先要了解自己并接納自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處在怎樣的一個位置上。另外,要面對現實,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沖突和挫折,肯定自己擁有的能力和技能技巧。保持平常的心態,善于從生活和工作中發現樂趣,從有效率的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從幼兒身上發現孩子純真的美,以此激發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對于態度不對,覺得壓力很大的幼兒教師,還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擔任著一份多么光輝、神圣的職業。時常審視自己的教學態度,端正專業態度,要熱愛幼教事業,培養敬業精神。這樣,有了適當的教學態度,才能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才能有效地教學和完成其他工作,從而降底工作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五、正確看待幼兒園意外事故
由于幼兒年齡小,發育不完善,以及“師幼比例”的嚴重不協調,幼兒園意外事故的發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家長的指責,管理者的懲罰,幼兒的安全問題成了困擾幼兒教師的一大心理巨石。因此,教師要在平時抓緊安全這根弦,只要按規定科學地安排活動,對幼兒進行自我防護教育,防患于未然,為幼兒健康成長,為教師的工作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當然,教師也要正確地、坦然地對待意外事故,要明確事故是始料未及的事情。有教師玩忽職守造成的事故,對責任教師當然要嚴肅處理,但如果意外事故不幸發生,幼兒園則對教師應多一些理解和關懷。幼兒園也要為教師創設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和杜絕發生事故的隱患,使教師工作壓力和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幼兒園沒有大的安全事故,教師的工作情緒就會穩定一些,工作心情就會輕松一些。
總而言之,職業倦怠感雖然令幼兒教師備感疲憊,但它并不是世界末日,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插曲,是一個轉折點。你或許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不但將危機化為轉機,而且還能將轉機變為再一次成長的契機。而真正解決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問題,需要社會共同來關注,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只有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系統,才能使我們的幼兒教師遠離倦怠,更加投入的工作,從而更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丁靜云,女,(1980.9~)河北保定人,大學專科學歷,現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第三幼兒園,小教一級教師,曾多次獲得縣政府嘉獎和學科優勝獎,獨立創作的書畫作品、課件、論文多次獲得省、市、縣級獎勵,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