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福
摘 要:通過對小學生心理問題原因的分析,探求解決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和措施,學校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把小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心理品質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不少小學生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比如,孤獨、自卑、厭學、人際關系緊張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了學生的前途,甚至可能危害社會。因此,學校加強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越來越顯得重要和緊迫。
一、原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出現上述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中的負面因素對小學生的影響和腐蝕。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良思想和某些丑惡現象,嚴重地侵蝕著小學生純潔的心。
2.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心理素質、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家庭氛圍等對學生的品德和心理成長將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
3.學校教育方面面臨新挑戰,客觀上也引起學生一些心理問題。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學校打著素質教育的旗幟大搞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德育重視不夠;一些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成長特點,動不動就大罵或體罰學生,嚴重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了他們的健
康成長。這樣,使學生產生了孤獨、自卑的心理。
二、對策與措施
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怎樣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呢?
1.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認真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1)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自己的心理素質。(2)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和開展心理訓練活動。(3)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
2.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認真做好家長學校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一方面,家長應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另一方面,學校要定期組織舉辦家長學校,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內容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3.認真做好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和社區教育管理工作,盡量避免學生遭受社會的負面影響。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林圩鎮三和村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