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云
摘 要 五年制高職教育遇到了發展的瓶頸,還存在一些內部、外部的問題。能否就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教育 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尤其是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適應了市場的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五年制高職也得到了考生及家長的認可,雖然五年制高職學制比中職學制長,但學歷卻高出一個層次;五年制高職與高職(專科)的學歷都屬于大專,卻比高職(專科)早一年工作,突顯了五年制高職的成本優勢。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高考生源不斷減少及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五年制高職教育正在喪失其競爭優勢。
一、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不足
1、國家在五年制高職校經費投入上不及大學。
2、生源素質比不上大學。五年制高職校招收的學生是初中畢業生,經過中考的競爭,一部分優秀的畢業生進入高中繼續進行學習,五年制高職院校成為另一部分初中畢業生的自覺選擇,這部分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在中考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學習自覺性較差,生源質量先天不足。
3、隨著生源的減少,招生難度進一步加大。
4、高職院校對學生學習狀況缺乏考核機制。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認識的誤區:在高職校,學習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能力。而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實行優勝劣汰,即使學生期末考試一半課程不及格,照樣可以補考,更有一些高職校補考僅是個形式,這更加使學生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
二、辦好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舉措
1、學生的培養要努力適應社會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一是專業的設置要以社會需求設置專業,把培養目標緊貼社會經濟發展,為地方經濟騰飛服務,使學校培養的人才受市場歡迎。二是以行業、企業為依托,了解科技發展的新情況,新動向,為學校提供較為配套的實訓、實習基地,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
2、學校要努力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五年制高職要立足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辦出特色,在培養實用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崗位能力需要為本位,開發、編制教育計劃,在市場調研和企業反饋的基礎上進行滾動修改。二是要大力構建課程體系,既要打破原中專課程體系,又不能生搬硬套原有的大專課程體系。三是要抓緊教材建設,注重教材的實用性、綜合性、科學性,在教材建設過程中做到求實、求新、求變。
3、品牌特色吸引優秀生源。
發展品牌與特色院校, 建設品牌與特色專業, 形成招生新局勢。自1999年高校擴招后, 普高熱一再升溫,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生源素質已今非昔比。初中畢業生在選擇報考高中階段學校時, 首先選擇的是重點高中, 其次是普通高中, 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才選擇職業學校。為了有效保持和發揮五年制高職的優勢,應發展品牌與特色院校, 建設品牌與特色專業, 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 在招生、就業等方面給予高等職業教育特別的扶持政策, 提高職業院校的社會認可度和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吸引力, 吸引優秀人才接受與從事職業教育。
4、激勵制度促進職教發展。
政府可設立相應的獎勵與表彰制度, 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中的優秀與突出行為定期給予表彰與獎勵,如設立產學研獎勵基金、表彰優秀或特色職業院校等。鼓勵和引導高等職業學校或學院在辦學過程中把好生源質量關, 加強教學基本建設,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規范管理, 以服務于學生培養和社會特殊需要為宗旨, 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 走產學研結合的改革發展之路, 培養具有差異性的高技術人才。
5、隊伍與建設。
教師隊伍的學歷要求、職稱結構、/雙師型0教師比例、專業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比例等, 按照5江蘇省五年制高職專業建設水平評估指標體系6予以建設。推動教師提升學歷和職稱, 獲取/雙師型0教師資格; 積極引導教師開展科研、業務學習, 鼓勵教師參加培訓進修, 進入企業和行業頂崗鍛煉, 到示范學校訪問學習。按照評估評優要求建設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兼職教師隊伍和專職管理人員隊伍。
6、學習與研究。
學習現代職業教育理論,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改革教學過程, 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加強五年制高職教育理論研究, 積極開展各種研討活動, 舉辦五年制高職教育專題論壇和講座, 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辦學水平。
7、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1)各校主管部門要提高公共財政經費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在示范職業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示范專業建設、師資培訓、共享性資源庫建設以及助學補助等專項經費方面,向五年制高職學校適當傾斜。
(2)每所學校都要建設一個高起點、高標準能夠達到與行業企業生產技術同步,具有真實仿真的職業氛圍和產教結合、產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訓基地。
(3)積極探索校辦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過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
8、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積極鼓勵工學結合,提倡車間式的教學模式,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課堂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向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2)要積極推動與行業企業的緊密結合,一方面,要積極推行“訂單式”培養,重視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設計,大力推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堅持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寓教于樂,在職業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創業能力。
五年制高職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一種形式, 與其它類型的高職教育相比有自己的辦學特色與發展優勢。總體上看, 五年制高職適應了經濟建設和生產第一線崗位(崗位群)對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需要, 為進一步適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需要, 培養更多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和歡迎的學生, 有關部門應多角度、多途徑地積極構建五年制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呂立寧.關于五年制高職改革發展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2]馬良生.論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作者單位:百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