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才
摘 要 社會資本是個體通過其在社會網絡中的關系有目的的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從社會資本理論角度看,大學畢業生需要提升的就業方面的能力仍然很多。從社會資本的涵義、社會資本理論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聯系、行動策略三個維度出發,大學畢業生應該重視強關系、弱關系、結構洞的影響,精心的維護先賦型資本、積極構建后賦型資本、以及占據“結構洞”位置,以提升個體的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
關鍵詞 社會資本理論 大學畢業生 就業 行動策略
隨著1999年的高校擴招,入學人數迅猛增加,伴隨著擴招的同時則是近年來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重視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從資源基礎觀的角度看,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當中包含著兩個重要的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資本作為人力資本的補充,在當今社會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如何正確的培育和使用社會資本已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關鍵,從社會資本理論視角出發,探討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問題是具有意義的。
一、社會資本的涵義
社會資本理論是經濟社會學研究中新興的理論,格蘭諾維特和林南提出并發展了個人的社會網絡與其擁有的社會資源的關系的理論,可以說是開了“社會資本”理論研究的先河。此后布迪厄將“社會資本”定義為一種通過“體制化關系網絡”的占有而獲得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 但真正對“社會資本”進行較為系統地論述的則是詹姆斯·科爾曼,他從社會資本的功能角度出發將其定義為“存在于人際關系之中,既不依附于獨立的個人,也不存在于物質生活的過程之中”,“生產性的,使得有些目的有可能實現,而沒有它則不可能實現”的資本財產。綜上所述,社會資本即個體通過其在社會網絡中的關系有目的的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
二、社會資本理論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聯系
1、弱關系與大學畢業生就業
格蘭諾維特的“弱關系的力量”假設認為:弱關系分布范圍很廣,比強關系更可能充當跨越社會界限的橋梁,弱關系橋梁為人們提供了接近超越其所屬社會圈子可以利用的信息和資源的通道。雖然弱關系與強關系的個體力量對比遜色得多,但是弱關系是跨越 “強關系”之外的橋梁,可以獲取大量強關系之外的信息。由于弱關系來源廣泛、獲得方便,存在于異質群體間,因此獲取的信息量上要大大超過強關系。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要重視弱關系對信息獲取的強大能力。
2、強關系與大學畢業生就業
邊燕杰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提出的“強關系假設”,他認為在中國以人情為核心資源流動的社會里,強關系是對求職者起主導作用的。這與近幾年中國社會上所出現的“官二代”、“蘿卜招聘”等名詞的“內涵”是一致的,凸顯出強關系在子代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
強關系存在于具有強聯系群體的內部,成員同質性較強。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對于在相同條件下某一職位的獲取,對比競爭者,強關系的“分量”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強關系固然會導致上述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出現,但對于大學畢業生個體而言,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強關系的潛力,無疑對就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結構洞與大學畢業生就業
結構洞是指在信息和資源的流動過程中,關系網絡存在一些特殊結點,它比其它結點在競爭中擁有更多優勢,處于重要結點的位置,其它網絡成員們通過它才能享受這些信息和資源。個體在社會網絡中擁有“結構洞”越多,說明社會資本就越豐富。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過程中,處于結構洞位置的大學畢業生將擁有更多的就業信息與就業資源,將有助于其就業的選擇與實現,并且可以在這些差異性較強的信息中選取更加適合自己、更具競爭力的信息,從而有助于獲得更多競爭力的就業機會。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行動策略
1、精心的維護先賦型資本,發揮強關系關鍵時的決定性作用
強關系存在于高聯系性群體的內部,交流方便,聯系緊密。對于群體內部成員,彼此相互比較了解,具有一種基于血緣、地緣的責任性。在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過程中,強關系將發揮其關鍵時刻的決定性作用。社會資本雖然是先賦型的資本,但仍然需要精心的維護,個體可以通過以非物質(情感的投入)為主,物質為輔的方式與以血緣、地緣為中心的先賦型社會資本保持緊密的聯系和情感的交流,維護并提高其穩定性。
2、積極的構建后賦型資本,加大弱關系信息資源獲取力度
弱關系存在于群體的外部,成員分布廣泛,異質性較強,信息重疊小且量大,個體在異質性的信息中獲得自己需要的核心信息機會大大增加。在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同樣要積極的構建后賦型的資本,加大對信息資源的獲得。
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構建弱關系網絡,1、積極參加非正式的組織和社團活動,個人可以從社會團體和組織中獲取廣泛的信息資源。比如老鄉會、聯誼會、運動會等。2、恰當的使用老師的社會資本。老師擁有相對廣泛的社會資本和良好的信息收集、分辨能力,能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實用性信息3、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學校內的社會資源畢竟有限,大學畢業生要在社會實踐中積極的探索,積累社會資源。
3、加強自身素質培養,占據“結構洞”位置
信息和資源的流動過程中,“結構洞”處于重要的節點位置,處在“結構洞”位置的個體能擁有更多的信息和資源的機會,并且可以把它們進行相交換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很顯然“結構洞”就是社會網絡中的中心的位置,個體能夠在這個位置獲取優勢的信息資源。
結構洞的位置的占據的基礎是先、后賦型社會資本構建的情況,應當首先認清它與強、弱關系社會資本的緊密聯系。如何在以構建的社會資本中占據中心的位置呢?個人的素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個體向高一級的社會階層流動,增加在群體中的聲望。在群體中占據更加核心的位置,加大對信息和資源的控制力度,再不斷的優化個人素質,形成良性的循環系統,逐漸向“結構洞”的核心位置靠攏。
參考文獻:
[1]張廣利.社會資本理論幾個命題的解析[J].社會學與社會工作,2007:1-5.
[2]胡書偉.社會資本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0.
[3]莊瑋.社會資本與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就業風險研究[D].湖南大學,2009.
[4]葛毅銘.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比較[D].上海交大,2011.
[5]辛忠. 吸引海歸:弱關系比強關系更具優勢?[EB/OL].
http://theory.gmw.cn/2011-06/29/content_2154628.htm,2011-06-29.
作者簡介:郭 才(1988—),男,湖北仙桃人,武漢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