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建?劉沛
摘要:結合近幾年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介紹了如何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以及自身辦學基礎來進行正確的特色專業定位,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推進個性化教育,實現強專業、重實踐、個性化。
關鍵詞:特色專業;教學改革;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個性化教育
作者簡介:張新建(1980-),男,河南駐馬店人,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講師;劉沛(1944-),女,湖北武漢人,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 武漢 43007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42-01
一、電氣特色專業的建設定位
獨立學院在創辦初期,學科專業建設基本照搬申辦學校的做法,這是獨立學院的必然選擇。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這只是權益之計,要及時地對申辦學校的資源進行改造和吸收,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科專業建設,創立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1]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成立于2003年9月,開始由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提供人才培養方案。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根據自身實際和“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的辦學宗旨,文華學院吸收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專業精神理念、專業優勢,形成了強專業、重實踐、個性化的特色專業建設指導思想。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基層、錯位競爭、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教育、培養在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的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崗位及能夠直接解決實際問題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思路和專業定位。
二、特色專業建設的具體思路和方案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對特色專業建設的要求,認真分析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優勢與不足,集中力量打造本專業的特色,改革的思路是以學科建設為依托、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主線。
1.確立面向實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電氣信息類專業能力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3]獲取知識能力,包括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文獻檢索能力等;應用知識能力,包括應用知識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等;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驗能力和研究開發能力。
本專業從實際情況出發,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課程體系和培養計劃進行深入研究,構建和實施以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專業模塊教育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以打好基礎、加強實踐、發揮個性、分流培養、辦出特色為原則。加強通識教育與基礎教育,重視專業教育,高年級學生按專業模塊進行專業方向的培養。通過狠抓第一課堂,活躍第二課堂,注重校內外結合,全方位鍛煉學生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積極實施教學方法改革
人才培養要通過課程落實到教學中去,教學方法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適當的教學方法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標的必要條件。[4]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獨立學院的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探索出一種適應獨立學院的教學模式。獨立學院學生的基礎與一本等重點高校相比,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其使用教材與一本院校必然要有所差異,需因“才”施教,選用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教材。獨立學院建校較短,目前還沒有非常多的成熟的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電類教材。專業教師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適應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重新編寫了電類《電路理論》教材,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已經在教學中正式使用。新教材內容注重基礎、突出實用適用,具有針對性,在學生中反映良好。[5]其他的電類改革教材正在建設之中。
電類主干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工作原理推導繁瑣、涉及電路圖、波形圖繁多及基本公式羅列復雜等特點。傳統的課堂講授及實驗檢驗的教學模式給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帶來很大困難。此外,由于學時及實驗室儀器的限制,學生也不可能一一通過實驗來驗證所有理論,而運用計算機仿真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因此在有限的課堂和實驗學時內,如何把計算機仿真技術系統地融于電氣類主干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礎理論,又能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研究問題的方法,盡快地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科研究的前沿,同時還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是教學方法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計算機仿真技術引入到電氣類主干課程教學中,必然會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模式學習,從而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也是個性化教育實施的一個有益探索。目前已經在電類部分課程科目中引入了計算機仿真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加強實訓體系的建立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礎。要想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必須加強實驗和實訓基地的建設。2005年在學院統籌規劃下,一批基礎實驗室和技術基礎實驗室相繼建成,承建了“電路實驗室”和“電工實習中心”。2009年學院投入近2億元建設“工程實訓大樓”和“圖書館”,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科建設配套的專業實驗室“電力拖動與電力電子實驗室”、“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等也將逐步建成。此外,學校與葛洲壩水力發電廠、上海電機廠、國家電力科學研究院高電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建立了多個穩定的校外專業實踐教學基地,能完全滿足本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需求,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4.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專業建設的關鍵,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直在努力引進人才。對于青年教師的培養采用了導師制,從教案的修改、組織試講到跟班聽課,六位具有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在多位老教師的指導下科研能力和教學效果逐步提高,在學院的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和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中獲獎。目前,六位專任中青年教師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方向,開展了一些實際課題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力爭近兩年內在一些縱向或橫向科研課題上取得進展。
三、總結
獨立學院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專業建設必須在定位、培養方式等方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特色專業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辦學特色和社會服務能力,是關系一所高校能否受到社會認可和歡迎的重要因素。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與建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一定的社會認可。本專業招生錄取線一直在二本錄取分數線附近,就業率也一直在90%以上,考研率也逐年提高,深受廣大考生、家長和用人單位的好評。但要實現特色專業建設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下一步工作中,將繼續優化專業結構,凝練特色,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推進個性化教育。只有經過深入的實踐改革才會取得一定的成果,對同類高校電氣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有益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獻君.論獨立學院的學科專業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7,
(11):57-60.
[2]李忠明.電氣信息類專業本科大類培養模式探討[A].第七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C].2010.
[3]王先春,郭杰榮.獨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7):128-129.
[4]馬鳳岐,王偉廉.教學方法改革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國大學教學,2009,(3):11-13.
[5]孫親錫,張新建,李海華,等.電路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