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基于“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相應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而建立起來的現代職業教育先進課程模式。以高職“績效管理”課程為例,探討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以期對高職人力資源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工作過程;績效管理;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楊紅玲(1979-),女,湖北隨州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講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廣東 廣州 510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校級教改課題“職業化視角下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三維體系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JG201241)的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101-02
“績效管理”是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類課程,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當前高職教育課程開發的主流方向。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順利地投入到社會經濟建設中去,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接軌。而傳統的“績效管理”課程教學按照學科體系來設計教學內容,注重理論知識傳授,不注重具體操作,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脫離社會實踐。基于工作過程的“績效管理”課程設計是以典型的日常績效管理工作任務與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創設逼真的工作模擬情景,從而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情景、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真正做到“學習即工作”的統一。
一、明確培養目標與方向,確定課程目標
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其課程標準的制定應該嚴格按照該培養目標,根據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變化,同時也應該考慮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的相關標準。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與廣東南儲倉儲管理有限公司、佛山東芝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關系,這些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方向提出了大量寶貴建議和意見,提出了“動手、動腦、動口”的人才能力培養目標,即培養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從事中小型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相關部門的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績效管理”課程教學目標是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礎上,根據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原理,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績效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些基本原理。同時遵循“理論知識夠用,注重實踐操作”的原則,要求學生掌握績效管理制度方案設計、績效溝通面談技巧、績效考核方案及表格設計等,加強學生職能訓練,增加實踐實習實訓課時數量,從而分析提煉出“績效管理”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其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二、設計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教學內容
教師根據績效工作的流程將工作過程分解為具體的、典型的工作任務,最后確定教學內容。根據PDCA原則,績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績效計劃→績效考評→績效反饋→績效改進,將工作過程再分解為具體、典型的工作任務。主要是績效計劃、考核流程、考核指標的設計和考核評估與反饋、績效系統的檢查與改進等,如表2所示。
三、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課程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情境都是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工作任務,而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高職“績效管理”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可靈活多樣地創設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教學情境。如果教學目標是發現績效系統問題并提出績效改進對策,可創設某應用軟件公司績效改革方案失敗原因探析的教學情境等。應該注意每一個教學情境都是一個具體工作過程,有明確的任務要求,教師設置了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提出了明確的可操作過程或步驟要求,并且要求學生有可見的工作成果。教學情境任務要求不應該太難,否則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基于行動導向選擇多種教學方法
高職“績效管理”課程教學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讓學生“動”起來。其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首先,“績效管理”課程中很多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績效計劃和績效改進中就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思考,大膽去探索問題解決方法。其次,“績效管理”中有很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可以讓學生進行方案設計,使其真正學會如何操作績效管理的一些工具。比如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標桿管理、關鍵績效指標設計等等都可以讓學生結合企業情況設計不同的方案。最后,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具體掌握績效管理的技能和技巧。比如績效溝通這一章可以讓學生根據情景進行績效溝通角色表演。此外,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采用研討式學習小組。績效管理的考評數據處理也可以采用計算機操作學習,收集考評數據記錄、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保存等。
五、多元的教學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學習不同于以往傳統知識的死記硬背,其考核方法也應該靈活多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課程考核方面,既有理論知識的測評,又有實踐操作的考核。理論知識的考核要結合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認證;實踐操作考核可結合任務評價、過程考核、作業評判等多種形式評價方式,同時也要加入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如上課回答問題、參與活動分析討論等。多元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重視學習結果的考核,也注重了學習過程的考核,全方位多層次地客觀評價了學生學習情況。
六、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改革,其教學目標不再是知識的簡單傳授,而是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績效管理”課程改革,學生輕松地掌握了績效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原理,熟悉了績效管理工作一般流程,并具備了在實踐中開展日常績效管理工作的能力。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意識明顯加強,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密切結合實踐,“動腦、動口、動手”能力都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郝德芳,李寶生.績效管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3]董麗華.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開發[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9).
[4]周常青.基于工作過程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情境設計[J].財會通訊,2011,(34).
[5]楊群祥.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教育課程開發研究——兼論國家級精品課程《商務談判》設計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
[6]趙喜霞.關于《績效管理》課程教學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
2011,(12).
(責任編輯:宋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