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文
摘 要: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改變了教師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角色,合作學習,設計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實驗教學
科學課具有實踐性和觀察性的特點,如何開展好實驗教學,如何搞好探究性研究成為學習科學學科的基礎要素。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改的理念影響下,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驗能力、探究熱情,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獨立思考的能力等,成為能否搞好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關鍵。下面我們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開展科學探究實驗教學談談一些看法。
一、科學探究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科學有其自身的特點,開展科學探究實驗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之上。當然,發揮學生主體意識,并非是放任自留,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組織作用。只有在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參與、探究意識,才能順利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
如,在進行“磁鐵實驗”教學時,由于放在學生書桌上的磁鐵過小,桌面的摩擦力過大,無法觀察到“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出各種辦法,如下面抹上油或水,或者讓磁鐵浮在空中等。
二、科學探究要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
探究性實驗教學教師要開發式地使用教材,合理安排教材。科學實驗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這些環節并非都適合開展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有效探究形式。
所以,提出一個有效的探究問題成為學生開展探究實驗的激趣點。如,“生命”單元對動植物的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學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動植物作為研究的對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科學探究。在觀察《把固體放到水中》一課中,我通過巧妙地引導學生,提出三個問題,短短的四十分鐘就圍繞學生自己提出的這三個問題去展開研究,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和提問熱情,使學生情感卷入認識對象,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而自覺參與、主動學習。
三、科學探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開展科學探究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祖國未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開展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深入進行探究實驗。
教師在教學“物體沉浮”時,引導學生預測物體在水里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如蘋果、塑料泡沫、乒乓球、硬幣、回形針、蠟燭頭、鐵釘、橡皮泥、蒜頭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自己去尋找探究方法,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法完成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蘋果原來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沉浮和物體的體積、重量是有關系的。
開展科學探究實驗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在實驗中注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注意學生的探究體驗過程、注意探究中的技巧問題、探究應該注意與實踐結合等。總之,教師要在探究的全過程進行引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新的理念貫徹到教學中。通過探究實驗使得探究性學習進入了學生的生活,打破了學生認識過程中存在的思維定勢,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給我們教師以發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韓曉麗.小學科學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的做法.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01).
[2]馬一兵.小學科學實驗設計的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1.
[3]劉君蘭.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探究觀的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