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雯
[摘 要]本論文以對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大學生的問卷、訪談結果和為依據,歸納了當前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同時以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為基礎,提出了辯論式教學法應用于高職政治理論課堂的具體操作步驟,是高校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次創新和嘗試。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法;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5 — 0140 — 02
一、當前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課程既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論性、知識性,還具有極強的現實性與實踐性。當前,在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
1.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有關調查顯示,有46.76%的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教學方式陳舊、單一、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有27.76%的學生感覺一般,感覺良好的僅占20%;有34.52%學生認為課程理論過于深奧,有25%的同學認為思政理論課空話、套話、假話過多,有17.72的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他們普遍認為,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該將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在專業課程學習之余,盡可能多地參加學校和社會實踐活動,專升本、拿證書、搞活動,而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普遍認為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對于將來用處不大,僅僅是拿到畢業所需要的應有的學分,課程教學面臨著國家重視與學生輕視相交織的窘困。
2.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脫節。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理應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以彰顯職業化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以活動為載體、項目為導向,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學習能力,為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自已搜集信息,課堂上集體或分組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較少,課后作業的形式較單一,多是預習下一章節內容或閱讀相關書籍,對于觀察、制作、實驗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的形式很少,學生自己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很少,壓制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3.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較單一。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仍顯單一,存在著實踐教學時間不足,項目載體單一等實際問題,某些高職院校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嘗試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政治理論課堂仍是以教師在講臺講授書本為主,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雖然教學中也強調啟發式教學和增加師生的交流,但大多是老師問學生答,有待采取更豐富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二、將辯論式教學法應用于高職政治理論課堂中的重要意義
1.將高職政治理論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相銜接。在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中運用辯論式教學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僅打破了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原本“填鴨式”的僵死的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動態的、有機的,閃爍著學生智慧之光的過程,還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起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是高職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能力培養的一次創新。
2.形成一整套操作性強的課程實施方案。以“辯論式教學方法”等教學手段為抓手,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明確不同章節所采取的教學項目和教學方式,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課程實施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當前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學生熱情不高、理論教學與能力培養相脫節、教學手段單一等現實問題。
3.培育了新型的“教與學”的課堂關系。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辯論式教學法”等教學手段,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參與教學的熱情,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培育了新型的課堂關系。如,在小組辯論過程中參與學生熱性高漲,聽辯論的學生對于辯論內容和辯論雙方現場表現的關注度明顯增強,辯論結束后能主動站起來點評,有的同學在一次辯論中沒有充分發揮,還希望老師能再給一次機會,這種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值得研究和思考,是培育新型“教與學”課堂關系的有效嘗試。
三、辯論式教學法及其在高職政治理論課堂中的應用步驟
(一)辯論式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辯論式教學法”,就是將學生分成人數大致相等的若干個小組,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課下搜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的規定的時間里圍繞擬定的辯論題目進行辯論,教師幾其他學生進行客觀點評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即教師結合每章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意設疑,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不同的辯題,自主選擇觀點,形成正反兩方,通過規定的組織形式,在課堂上運用一定的事實來說明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見解,并力求駁倒對方的論點,其他學生主動點評,教師進行辯論小結。這一教學法本人在學校2011級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已經嘗試使用,并收到了較好的預期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二是在堅定政治立場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和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四是培養了學生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寬容等美德和競爭、協作精神。
由于辯論活動基本上是由參與的學生自己去規劃和組織實施。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習內容確定辯題,課下自覺搜集、歸納、整理材料;學生自己獨立制定辯論規則,主持辯論。使教師在辯論過程始終處于指導者的地位,把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建立起一種新型的課堂關系。
(二)辯論式教學法在高職政治理論課堂中的應用步驟
1.進行整體教學設計。整體教學設計以高職行動導向的項目化教學理論為指導,將課程內容為成幾個模塊,每一模塊還可分成幾個項目,以項目活動為載體,結合高職教育目標,使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堅定政治立場,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懂得職業法規。
2.劃分學生小組。在開學初將教學班全體學生按照一定標準、一定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小組人數以5-7人為宜,由于考慮到辯論式教學法的初衷,即讓學生在廣泛接觸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建立廣泛的人際交往對象,建議按照學號來進行分組,這樣既可以避免有些個性內向或者平時表現不佳的學生被排拆在外而出現不公平,使全體同學都能參與小組辯論得到鍛煉和提高,如按寢室來劃分小組,雖可以方便同學之間更多的溝通與交流,但容易形成小團體效應,使學生失去了和其他同學交住合作的機會,尤其是與異性同學交流溝通從而使自身人格更趨于完善的機會。此外,很多高職院校的的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一般采取合班的形式,辯論式教學法等教學改革非常適合于這種合班教學的課堂,如學生辯論時采取A班N組和B班N組PK,如果這次A班稍勝一籌,那么下次B班會準備得更充分,將辯論引入課堂實際上是將競爭引入了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凝聚力。
3.精心設計項目。設計切實可行的辯論項目,是這一教學改革實施的的前提。教師要結合教學整體設計,精心研究學生、課標、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教學項目,通過教學項目的組織實施,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首先,應選擇學生較關注的或感興趣的辯題。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視野寬闊,非常關注身邊的社會熱點、時政要聞、百姓心聲等問題,對于這些焦點和熱點他們就會有許多話要說,所以才能“辯”起來。其次,題目要有可辯性。如果沒有可辯性,所有可收集的資料和觀點都倒向其中一方,那另一邊就會因為沒有話說面處于弱勢,辯論就會冷場、展不開。第三,辯題要與教學內容相一致。辯論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一定要和所學內容掛起鉤來。如,在講協調自我身心關系這一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圍繞“身體健康更能促進人的發展還是心理健康更能促進人的發展”來進行辯論,可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第四,盡可能選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為辯論的內容。把教學重點、難點的內容作為辯題,是最佳選擇,它除了具備其他辯題所具有的效果之外,還有利于課堂結構的最佳組合以及課程內容的合理安排,通過辯論會讓這節課的關鍵期和高峰期處在強化重點,突破難點之中。如,在實現理想信念這一節時,可以讓學生圍繞“逆境更能促進人的發展還是順境更能促進人的發展”進行辯論,對于教學重點理想實現過程的曲折性和長期性有更清醒的認識。辯題設計好之后,AB兩班對應小組選擇同一個辯論題目,為確保公平,正方反方可采取抽簽的形式確定。
4.小組課前準備。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教學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即項目組成員在接受了任務后,帶著問題去提前預習教科書上的相關內容,收集整理課外書籍、報刊資料和影視圖片資料,并根據資料提取有效信息去建立和論證其觀點。教師要注意提醒參加辯論的學生不僅要查找和收集己方相關材料,更要了解對方觀點材料,這樣才能在辯論過程中有攻有防取得勝利。
5.制定實施規則。要切合實際地制定教學項目實施規則和要求,并充分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讓全體學生知曉。課堂辯論是辯論式教學的主場和重頭戲。經過本人的教學嘗試,建議由授課教師、學生科代表或另選他人主持。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點評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首先是雙方小組代表依次闡述自己一方的觀點和依據,己方同學可補充發言(不超過3分鐘);然后進入自由辯論階段,雙方的每位同學都有權力對他方的觀點予以質疑,也有權力為己方進行答辯。辯論時間結束后先由主持人進行概括和總結,然后再請在坐的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在課堂辯論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主持人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總結點讕,避免持某種觀點并處于支配地位。
(2)除立論外,辯論中雙方每個人的發言須控制在2分鐘以內。要求發言人應有發言手搞。
(3)教師應根據現場情況適當進行提示或誘導以避免出現“冷場”。對于那些“離題太遠”或有攻擊性語氣或語言出現時應及時制止。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少數人的意見,特別是對于一些因性格靦腆不善言辭的學生,在辯論發言時要給予鼓勵和支持表揚。
(4)學生座位安排要合理,可采取A班和B班分開坐,辯論同學集中坐,盡可能讓辯論的同學能夠直面對方。
(5)重視總結、概括和點評環節。總結時應主要就觀點和論證的充分與否予以客觀評價,指出優點與不足,為下一場學生辯論提供參考。
(三)考核評價標準。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教學項目實施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進行打分,分數占平時成績的四分之一。分數評定根據當次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來有所區分,辨論式教學法的評分要從論證和團隊兩個方面來判定勝負。論證方面:觀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證明是否有力,論據是否充分,即是否真正證明了觀點的正確性。團隊方面:辯論員是否配合默契、語言是否清晰流暢、儀態是否大方得體。若勝方同學得滿分10分,負方可比勝方低1—5分不等。
(四)實施過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項:
(1)選擇實踐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項目。致使學生在教學項目實施過程即辯論過程中胸有素材,有話可說,不致冷場。
(2)考慮高職學生的起點素質,每次辯論項目活動之前要提醒學生,并要求學生預習到位,做到有備而來。
(3)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宏觀調控,這是該教學法取得成功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社教政〔2005〕5號〔Z〕.2005.
〔2〕張秀華,趙卯生.怎樣開展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研究 〔N〕.中國教育報,2007-06-13.
〔3〕洪貞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 〔J〕.鄂州大學學報,2006,(12).
〔4〕張東寧.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法體系”〔J〕. 紅旗文稿,2011,(12).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