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豪
摘 要:教學要以人為本,要求教師的角色既是學生的導師,又是學生的學習伙伴,為了讓該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得到充分體現,就要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新課標;魔術;原理;化學興趣
化學是一門知識點較多,比較零碎,記憶性強,實驗較多的課程。在新課標中尤為明顯。初三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對化學不了解,因此先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尤為重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該生學習化學的好壞。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在還沒有學習化學以前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如用一節課的時間,做如下的化學魔術,并告訴學生,這些魔術的原理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學到。
魔術一:吹出火焰
由教師從桌子上拿起一段玻璃管,把一端放到嘴里,看到另一端的玻璃管口有火焰噴出。
原理:用品有長玻璃管、棉花、濃硫酸、乙醚。利用了化學上的氧化還原反應,使乙醚燃燒。
魔術二:燒不壞的手帕
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體積分數為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將浸泡的手帕展開,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看到手帕燃燒起來了,當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
原理:酒精能燃燒,燃燒產生的熱量,把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蒸發時帶走了熱量,因此手帕燒不壞。
魔術三:魔棒點燈
表演者從桌子上拿起一個玻璃棒,用嘴把蠟燭吹滅,用玻璃棒一指,蠟燭又著火了。
原理:用品有蠟燭,玻璃棒,表面皿,高錳酸鉀,濃硫酸。取一藥匙高錳酸鉀放在表面皿中,再滴入3~4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用玻璃棒蘸取上述混合物,去碰燈芯,蠟燭便著火了,此做法也是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
魔術四:捉迷藏
表演者從桌子上拿起一片白紙,放在一只瓶口上方,紙上很快出現了一只紅色小貓,把有小貓的紙放在另一只瓶口上時小貓漸漸消失。
原理:用品有濾紙、玻璃棒、濃氨水、濃鹽酸、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或毛筆)蘸取酚酞在濾紙上畫一只小貓,把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出現了一只紅色小貓,再把此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小貓漸漸消失了,此做法利用了化學上的酸堿指示劑的顯色反應。
通過以上幾個魔術,學生看了以后覺得很奇怪,便在大腦中產生了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為了解開魔術之謎,就會自覺地學習化學。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者實施對話.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7.
(作者單位 青海省湟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