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他學科成績的高低,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竭盡所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學習情境,使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但學到知識,還要學會做人。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自己對語文教學的看法與意見。
關鍵詞:語文;課堂;作文;激勵;興趣
語文者,社會文明之根源,國粹文化之傳承,心靈溝通之良器,各學科之基石也。語文學好了,腹有詩書,氣質高貴,登臺演講,滔滔不絕,語驚四座,成為語言的大師,說話的巧匠。語文學好了,與人溝通,辯才無礙,游刃有余,工作順暢。教學多年,得體會點滴,略述如下,誠望益于同仁,有助于教學些許,則為我之深幸。
一、讓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起來
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有可聽之處,并且在聽課學習的同時能汲取教師語言表達的精髓,關鍵就在于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鮮明、準確、形象、生動、流暢,使學生在幽默風趣的教師語言中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博采眾長,知識淵博,采用一切可采用之教學手段,將游戲、故事、多媒體等引入課堂,信手拈來,創設活潑、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認真聽講。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文,在此基礎之上,旁征博引。并且要掌握好一個度,切不可喧賓奪主,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學習語文,要讓學生具備成熟的心理,洞察社會現象
語文涵蓋范圍廣,許多文章都是育人妙文。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懂得知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么運用知識,怎樣具備成熟心理,怎樣學以致用。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生產實踐專題討論、時事討論等多種途徑去觀察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思潮,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深化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使之心理健康。
三、不僅要認真寫作文,更要講求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大家都知道注重寫作文,但是改作文更關鍵。師生互動評改作文這種評改法有助于讓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產生閃亮的火花。學生各有所長,興趣不同、愛好不同、背景不同,自然習作水平與切入點就不同,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切實深入了解學生學情,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長足的進步。指定一個學生在全班朗讀一篇他人的作文,師生邊聽邊記下優缺點,評價其優劣,并提出修改意見;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這兒的意思說明白了沒有?”“這個詞用得合適嗎?”等,和學生共同探討。哪個地方該調整,哪個地方應作補充說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在當面評點并指出學生作文中不足后,由學生自行修改,自行選擇修改方法,修改內容,充分發揮學生修改的自主性。
四、教學語文,要鼓勵后進生
常聽同事喟然長嘆,說學習不精進的那些學生是“爛泥扶不上墻”“朽木不可雕”,我也曾一度為此迷惘和煩惱過。但是,隨著不斷的反思和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有了點“石”成”金”之術,感謝教學反思,是它賜予我金鑰匙,讓我打開學生的心門;感謝校本教研,是它給予我營養,一路伴我成長,是它賦予我力量,讓我有勇氣面對教學中的難題。今后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有艱難和坎坷。但是,我堅信,只要不斷反思,我們必將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總之,教學方法多多,不一而足,語文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抱著教學相長的態度,不斷和同仁切磋請教,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寓學于樂、如沐春風。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