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田甜
摘要:“學案導學”旨在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鮮明地表達了學習活動是學生的主體活動。因此,在教學的關鍵是要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這最終歸結為學生學得怎樣、會不會學習。我們在高中教學中進行了學案導學實踐,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學案導學”的實施情況談談我的看法。
一、對學案導學的感知和認識
學案導學就是借助學案,引導和培養學生積極有效自主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掌握自讀自研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要清醒地認識到“導”比“灌”難得多,這也對教師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我們也一定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
二、學案的形成
學案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結構、學法引導、思考討論、技能訓練等。
寒暑假放假前備課組長根據下學期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分工,安排主備任務,假期教師準備和設計自己的學案。備課中,要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弄清所備內容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內容,精心設計導和學,準備教學資源,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學習方法,精選檢測題,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學思想的個案。 在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中心發言人主講學案。然后其他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對設計的學案進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導學共案并再次印發給每位教師。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利用聽課活動,由主備人按照研討過的個案上課,同組教師集體聽課,根據課堂效果,課后及時調整學案,主備人確定可行共案。
學案在使用前,任課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基礎、層次差異和思想水平,結合自己的導學風格再度思考,再度優化,在眾人智慧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再創新,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學案,將導學案真正一體化。形成集眾家之長又兼有個人特色的導學案,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
三、學案的使用
學案的發放一般在授課前一至兩天,讓學生預習課本,自己動手去完成學案。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能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節課中的基本內容,對課本內容進行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教師可采取收取或課前巡視檢查完成情況,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精講點撥,歸納總結。課后學生再結合教師的講解改錯整理,進一步鞏固深化。
學案的一般結構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學點撥、練習檢測”四個板塊。自主學習是關鍵,合作探究是核心,導學點撥是提高,練習檢測是鞏固。要先學后教,先練后評。
在學案式教學的課堂上,學生依據學案自學教材,產生疑問合作交流,教師一般不講,當學生提出疑問要求教師講,教師才進行針對性講解,關鍵性點撥和學習方法類歸納,最后進行檢測、檢驗。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學習的組織者,是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習的督察者,這就是理想的“學案導學”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學案導學的成效
從教學實踐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法為主轉變為以學法為主,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僵化知識轉變為能力、方法的提高,這無疑對培養學生知識、能力、覺悟是有效的。
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課堂上主要進行“問題思考”的解決。通過充分的討論,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講要少而精,要講到學生需要之處,講到學生困難之時,講到點子上。講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除疑點,強化弱點。不僅要講知識,更重要的是講方法,講思想。有了課前功夫,課堂教與學都更加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五、學案導學存在的問題
學案導學成為一種模式以后,實現了資源共享,但是教師的個性優勢被淹沒,得不到張揚,不利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案為學生提供新課程的預習提綱,有些內容在課前呈現,削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案導學”的實施,學生課前預習用的時間過多,減少了做相應鞏固練習及總結反思的時間,如何處理好預習、上課、課后鞏固訓練等學習環節所占時間的平衡是個問題。對于中下游的學生來說,在根據學案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太多,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并且有的問題教師以為學生通過預習已經自己解決了,上課時不再講解,使一些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備課時提前時間太多,往往會導致教師思考不全面,缺乏對學情的診斷,對學案質量產生一定影響。
六、學案導學的改進與提高
更廣泛地激發教師的智慧與力量,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大學案導學實施力度,進一步優化學案,增減欄目和改進內容,讓知識“鮮活”,讓能力“自然形成”,讓學生愛學、樂學,將學案導學實施情況與備課組和教師評價更科學地聯系起來,針對學情的變化作出適時迅速的調整,以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黃俊峰、袁方程,《自主探究教學的一個案例》,《中學數學雜志》,2011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3.鄭金州,《自主學習》[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