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澤
摘要:高風險則高收益,企業財務風險在推動企業發展,謀取利潤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過高則會直接導致企業的虧損或破產。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一些具體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在中小企業有效控制財務風險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建議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存在一些可控或不可控、可預測或不可預測、可確定或不可確定的因素影響企業財務管理,從而造成企業損失或盈利。企業的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行為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通常衡量一個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我們會將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企業發展能力做為其主要衡量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計算、比較,來判斷一個企業面臨財務風險的大小,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不可被消滅的,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要對其進行有效防控,才能保證企業的順利運轉。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普遍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因而多數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資金上的滿足,采取各類方式進行籌資,但由于籌資不當或是自身企業財務管理結構不合理而致使企業財務風險增加,如何使企業在籌資的過程中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評估、分析,進而充分的預見、控制財務風險,最大可能的減輕財務風險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傷害,成為中小企業發展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不合理的財務管理結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意識淺薄,也是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組成部分。
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一)客觀原因
企業的財務管理處在一個復雜、多樣的客觀環境中,它對企業財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對其發展起著制約作用,若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很好的適應一個即復雜又多變的客觀環境,必然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阻力。
1、國家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
國家政策調整是一國經濟發展所不可避免的行為,政策的變化,對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政策制定、市場評估、籌資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政策變動會帶來不穩定性,越不穩定就越會增加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如銀行準備金率的提高,使得企業銀行貸款受到限制;而持續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會直接導致企業在一定的資金支持下購買力的下降;銀行貸款利息率的提高,會增加企業負債風險,及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條件的變動,可能會造成相當一部分企業被銀行拒之門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2、市場環境影響
市場環境影響有來自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方面的影響。市場環境包括市場容量、市場規則、競爭對手、購買者等,這些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市場容量的大小,市場規則的制定,競爭對手的強弱,消費群體的大小等都對企業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占有市場份額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績效、企業利潤,而企業盈利狀況卻與企業所承擔財務風險大小有著密切聯系;國際市場的影響也是增加企業財務成本的重要因素,如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上漲,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等的增加,進而降低預期收益;在出口貿易中,若世界市場對某類商品規格規定進行了變化,而企業不能及時得到信息,商品進入不了市場,則會直接導致企業一系列成本的增加,利潤低于預期值,甚至會直接導致虧損。因此,不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其環境的變化對加大企業財務風險都存在著可能性。
(二)內部原因
1、融資方式的限制
目前在我國,銀行信貸融資是多數中小企業的首選,銀行信貸在中小企業投資支出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銀行和許多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部分企業在銀行貸款時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或是企業信用缺失等都會導致很大一部分企業不能很好的從銀行獲得貸款,解決不了企業資金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限制,很多企業并不能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來實現融資的目的,部分企業為了實現企業融資而采取一些其它債權性質的融資方式,這些融資方式都會對企業增加財務風險有著潛在威脅。
2、資金結構的不合理性
資金結構不合理,債務比重過大,企業償債壓力不堪重荷,企業財務風險加大。負債資金在企業整個資金鏈條中所占比重的多少,對企業資金結構組成是否合理有著重要影響。合理的資金結構有利于企業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增加投資者利潤,促使投資者投入更多資金,若企業稅后大部分利潤用于償付外債或利息,企業就面臨著過大的債務負擔,嚴重時會導致企業的虧損甚至破產。債務負擔越重,財務風險就會越大。
3、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健全,財務風險意識薄弱
多數中小企業并沒有形成正規的財務管理系統,將財務管理歸結為最普通的會計記賬,更不會有系統的風險識別、評估、分析、風險控制等意識,財務管理混亂,資金使用率低,資金使用成本增加,財務風險加大,財務管理混亂,同時也可能會導致財務決策的不合理,決策上的失誤,造成資金投入沒有回報,進一步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管理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然而許多財務管理人員并沒有足夠的財務風險意識,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財務風險的成因,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預見,而僅僅簡單的管理好企業資金并不能使企業規避財務風險。
4、盲目的投資行為
一是企業為了擴大自身生產規模,或擴寬經營領域而涉足其他行業,都會使企業產生投資行為,然而一些投資并不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嚴謹性,只是企業決策層的一些盲目投資行為,他們大多對投資獲得的預期效益盲目樂觀,并沒有對投資項目的可執行性進行客觀分析;二是企業投資過于集中,將所有資金投放到一個項目中,對該項目的依賴性過大,所承受的風險也隨之增大,而這些不合理的投資行為都會對企業的財務風險水平造成影響。,
二、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提高企業對影響財務風險客觀環境的適應性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客觀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它包括國家相關政策、金融市場、商品市場環境等,它們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而這些客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是一把雙刃劍,面對這些影響財務風險的客觀因素,企業必須加強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及時了解相關的最新信息,并對其加以分析,將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信息加以利用,對某些不利因素及時防范,并及時調整企業財務管理政策、管理辦法,不斷提高財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人員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力求將客觀環境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后果降到最小。
(二)加強企業信用建設
企業信用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條重要理念。一個企業在社會上擁有良好的信用度,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諸多有利面,尤其是對企業的融資方面將會產生重要影響。企業在加強信用建設時,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首先,企業經營應做到誠實守信、公平競爭、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遵守法律法規,不偷稅漏稅,自覺接受行政、工商、稅務、銀行等的監督;其次,企業會計工作做到真實、完整、系統,并不斷完善財務預算、財務監督;再次,在企業投資方面認真分析其可執行性、未來前景、發展潛力等,并將投資回報率的高低作為是否進行投資的主要依據,以實現對投資者利潤分配的期望;最后,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從企業原材料購買到企業生產、銷售都要嚴格質量管理,通過提高各項管理業務來提高整個企業的信用度。
(三)完善企業各環節管理
一是建立高水平財務管理部門,引進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完善財務管理系統,明確財務管理的各項任務,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二是對企業資金、資產加強管理,提高財務決策和財務監督水平,加強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建設,做到事先預測,事中監督,事后總結,并明確企業各部門在企業整體中的經濟地位、作用、職責,擁有不同權力的財務崗位,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實現企業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三是企業在進行投資時,要做好調查工作,分析投資的可行性,充分了解被投資對象的現實情況,發展潛力及其投資回報率等,提高資金使用率,在獲得投資最大回報率的同時減少因投資行為而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四是企業在進行投資時要選擇多種投資方式并存,優化投資組合,將投資風險降到最小,若發現進行中的投資出現風險,要認真分析,若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則該項投資活動有繼續進行的可能,若恰好相反,則應果斷停止,規避投資風險,不能因小失大;五是利潤分配方面要做到公正公平,實現投資者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以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同時還要兼顧各部門、員工之間的利益,以調動企業各方參與企業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六是籌資方面,做到多種籌資方式共存,積極尋找穩定、安全、具有保障性的籌資渠道,合理安排企業資本結構,減少債務在整個資本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同時做好資金回收管理,應收賬款是資金回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效控制應收賬款方面對財務造成的風險,應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針對不同客戶采取不同的銷售方式,企業只對經濟效益好,償債能力強,商業信譽好的買方進行賒銷行為,并將對方賒銷金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企業要有完善的收賬管理,對于到期賬款及時催款,對于到期不還賬款,企業要采取合理措施,盡可能減少因此而造成的損失。七是企業加強監督,各項活動都要把好監督關,杜絕一切違規現象的發生,使企業各項活動都能有質有量的完成。
(四)提高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財務人員關于企業財務風險意識的提高有利于員工在工作實踐中真正貫徹實行規避財務風險的相關政策,同時企業合理限定財務人員的工作權限,并規定應履行的義務,使員工在擁有一定工作權力的同時也要履行好應盡的義務,完善規章制度的制定并嚴格貫徹執行,以達到提高員工的工作責任心的目的,時刻提醒員工財務風險會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使員工意識到財務工作對于整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員工各司其職,且要充分意識到財務風險的無處不在,某一個環節出現錯誤都有可能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而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五)規范企業資本結構
合理的企業資本結構對于企業有效控制財務風險有著積極意義,主權資本和債務資本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目前負債經營雖是企業自身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實現經營的重要方式,但要保證企業擁有較高的利潤額,否則企業將時刻面臨虧損或破產的風險。
三、結束語
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管理是客觀存在的,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各個過程,它的存在在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定機遇的同時也會導致企業走向衰退。因而,我們要對其足夠的重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趨利避害,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減少企業因財務風險而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王永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北方經濟,2010年第1期
[2]楊樹玲,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甘肅高師學報,2006年第2期
[3]劉宗柳,淺談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測評,財務與會計,1990年第3期
[4]周長桂,淺議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及其防范,企業家天地 ,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