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 要:在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格局中,知識分子已經成為人才資源的主要部分, 承擔著極為重要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而黨外知識分子在我國知識分子隊伍中是人數最多的群體, 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是知識分子、黨外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 又是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的基地,有著突出的地位與作用。這對高校的知識分子工作,尤其是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認真審視并分析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及黨外知識分子的現狀,不斷改進并提高黨外知識分子工作, 研究并探索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機制,是高校統戰工作中應著力思索與實踐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黨外知識分子;特點;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廣大知識分子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著我們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要充分地發揮廣大知識分子的作用,就必須首先在政治生活方面建立一種使他們能夠圍繞當前的政治經濟生活廣泛發表自己意見的正常有效地渠道,建立一種有利于充分發揮廣大黨外知識分子作用的統一戰線工作機制。這一點,在目前我國全面推進經濟與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顯得十分必要。
“黨外知識分子特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參加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分子和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的無黨派知識分子。”高校知識分子思想活躍,民主意識較濃,他們關心國家大事,有著較高的覺悟、較強的參政意愿和能力,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認識,引起足夠的重視,真正把他們當作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來對待。應充分發揮高校統戰工作在黨管人才工作中的獨特優勢,高校統一戰線對象聯系面廣、接觸面寬、信息來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社會關系資源。
1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主要特點
一是價值取向多元化。轉型期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關系的新變化, 導致了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并帶來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多樣化。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前提下,無論價值取向,還是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他們不僅看重自己的人格尊嚴,而且比較注重自身的社會價值和物質利益的實現。同時也存在理想信念、集體意識、奉獻精神淡薄,功利思想萌動,價值取向功利化,相對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輕團體協作提高,過于關注自我,計較身邊的小事小利,人際關系較差,急功近利,甚至個別背離職業道德等現象。
二是專業競爭力強。知識經濟時代的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普遍有著危機感、緊迫感,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因而,自覺注重自身知識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努力追蹤了解學科領域在當今世界的新成果和發展趨勢,努力開展科技創新、學術研究,具有較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能力。但是,過于專注自身專業競爭力的提升,往往疏于相關政治理論的學習和時事政策的了解,許多人呈現出業務素質強而政治素質、其他能力弱的不均衡現象; 不少黨外知識分子缺乏系統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功底, 缺乏社會實踐和艱苦環境的磨煉,在信念的堅定上、在政治的成熟上,與黨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的出于怕影響業務工作以致最終影響個人發展的考慮, 不愿承擔領導干部職務和社會工作。
三是海外聯系廣泛。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中,相當一部分有過出國留學、在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進修、當高級訪問學者的經歷,與外界聯系密切,眼界開闊,思想活躍。他們多數出生在20 世紀60至80 年代,成長成才在改革開放以后,在主流上對我國的現行政黨制度是認同肯定的。但是因為受西方民主觀、價值觀和政治觀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些理論問題與實踐認識上存在一些模糊之處。對我國及西方國家政黨制度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思想政治素質、參政議政水平和領導管理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
四是閱歷淺,缺乏歷煉。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主體是年輕人,年紀輕、學歷高、思想活躍、觀察問題敏銳、富于進取精神,但對國情的了解、社會的了解比較膚淺,缺乏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信念,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參政意識不強。多數閱歷比較簡單,崗位鍛煉少,組織管理能力、參政議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政治把握能力不強。即使擔任領導干部,往往表現為駕馭能力弱,協調能力差,凝聚力不強。
五是個性強,人際關系不和諧。少數黨外知識分子性格內向,不善溝通、脾氣倔強,個性較強。有的以自我為中心,遇事先替自已打算;有的性格情緒化,喜怒無常,疑心很重,情緒不穩定,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有的權欲很重,一旦擔任領導干部,忽視民主集中制,喜歡個人說了算,搞一言堂,不能立黨為公;有的領導藝術差,團結意識不強,處理問題簡單化,不能堅持以人為本;有的思想素質不高,遇事容易沖動,看問題比較片面;有的缺乏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遇到問題繞道走,面對困難“撂挑子”,工作不負責任。
2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高校中的作用
2.1 提高教學質量,開展科學研究的人才力量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不僅數量多,而且素質好,是高校改革與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提高教學質量,開展科學研究,關鍵在教師。而高校教師中有近60%是黨外知識分子,他們絕大多數工作在教學、科研、服務的第一線,承擔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繁重工作。因此,要完成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出優秀的教學科研成果的任務,實現高校的培養目標,離開黨外知識分子是不可能的。
2.2 粉碎和平演變,制造政治輿論的思想力量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是粉碎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重要力量。長久以來,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沒有放棄對我國實現“和平演變”,黨外知識分子始終是他們爭取的對象,而黨外代表人物多數來自高校。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也是制造政治輿論的重要思想源。他們對政治的敏銳性、洞察力以及同共產黨合作共事的意識、參政議政能力不僅會對我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產生直接影響,而且是廣大青年學生政治思想的重要影響因素。
2.3 實施科教興國,促進教育改革的支持力量
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知識層次高,思想解放,敢于直言,對學校以及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一些意見和建議還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作為知識群體,他們具有科學的民主精神,思維敏捷,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高校要適應2l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黨外知識分子的努力。因此,黨外知識分子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高校科教興國和教育改革的成敗。
3 維護高校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的政治力量
抓好穩定是搞好學校其他一切工作的保證。統戰工作本身就是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是促進大團結的工作。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多為各層次較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各自聯系和影響著一部分教職員工和學生,其作用往往是黨員干部所代替不了的。注意發揮他們的優勢,對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構建和諧校園,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兆東,建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用發揮的長效機制,遼寧師專學報,2011,(6).
[2]劉桂榮,充分發揮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作用的實踐與思考,統戰工作論壇.